风沙沙作响,吹送了金秋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我印象中,他的作品是《雪国》里徒劳的悲凉,是《山音》中与道德斗争的生活,是《古都》里寂寞与叹息,更是《睡美人》中无法唤回青春的厌恶。作为日本知名的新感觉派作家,川端先生的笔触有股飘忽的散意,你会感觉捉摸不透,但一整本看完,又会被这股莫名的颓废气息给抑制得满满而沉闷。
《阵雨中的车站》全篇67个故事,篇篇都围绕人物,我忘不了《拾骨》中祖父墓地里描写的那股渗人的凉感;《少男少女和板车》中那个孤身只影的百合子停滞在大雨的样子;甚至是《合掌》间双手合拍的谦卑和每晚的祷告都让人恍惚,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川端先生的文笔,有种惊艳的美,就像三岛由纪夫曾称他的《睡美人》是语言所能表达的意淫的极致,而这本短篇小说中,他词汇的修饰度让我震慑,就像《滑岩》中对梳着遮耳发型女子的描述,“她的新发就好像被掐断了花瓣儿只剩下花蕊的芍药”,形象实体,而描述中有虚空的美,能透过文字中,轻嗅到女子的芬芳,甚至是滑过岩石就能怀孕的讽刺。
“自己空想着烧毁敌人的宅邸,于是听见了明亮的少女房间里美丽花瓶被火烧成丑态的叹息,想象着少女的美将要消逝。”《玻璃》中那个被烫伤,口吐鲜血而昏厥的童工,是否是好的呢?
这本书看了很长时间,都久未看清,我很好奇《相片》中那个珍爱的情人,《处女作作祟》中的那个销声匿迹的佐山千代子,还有最后《焚烧门松》里出现要分手的加代。
有新闻说,川端康成的情书在神奈川县镰仓市故居被发现。而这些情书大多是他在大学期间写给伊藤千代的书信。
在挖掘川端的情史上,最让我惊奇的是川端先生和苏东坡先生的境遇很像,苏东坡人生遇见了三个王姓妻子,而川端遇见了四个名为千代的女孩。
我猜想《相片》中的情人,应该就是川端在多部作品中求婚过的未婚妻伊藤千代,之后剧情突变,伊藤千代突然拒绝了川端,这段深爱的感情无疾而终,而川端也曾自嘲自己“似乎从未以爱恋的心情牵起过一个女子的手。”
一个幼年父母双亡,且亲人陆续病故的作者,是如何扛过这么多年,他寂寞,他孤独,他的忧郁苦闷都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最奇幻的色彩描述,他的作品抒情且伤感,老道的手法把人世间的悲苦,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会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是意料之外,在我看来,他是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去凝望生命,他从不抗拒生命的到来,他屈于现实的温暖。就像他说“人这种生灵本来就是打算向死者也向生者礼拜的,也是打算凝视着生者的,因为在生者的影子里也会有死者的啊。”
人生的蛰伏在他的生命中闪现了数次,可次次,都如此的无望又悲伤。他把哀愁揉碎在纸间,他把清淡的爱情粒粒搓圆。
也许,时光就像那句《偷茱萸菜的人》中那个小学女生的歌一样。
风沙沙作响,吹送了金秋。
也吹走了他。(《阵雨中的车站》书评/蓦烟如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