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主义世界里寻求内心的安宁
看书名我以为这本书是那种给人打鸡血教人如何占领世界的励志书,认真看了内文才发现不是。这本书是四个专家的合集,他们分别是心理学家、科学家、佛教徒和作家。他们从自己的 研究领域入手,探讨人和世界的关系。书中指出,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倾向“物质主义”,人倾向于物质价值,如金钱、社会地位和财物,而忽视非物质方面的价值,如分享、灵性、内在平衡等。物质主义让人追求一波又一波的物欲快感,而这种快感来得快去得快,人们在患得患失中得到的反而是更多的不幸福。由此,他给出得到幸福的方法:投入地做一件事,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内心的安宁。“人的幸福不仅仅与其从事的活动有关,还与是否投入其中有关。心神越是涣散,自我感觉就越差。比如,跟朋友们聚在一起却心不在焉,这还不如全力以赴的工作状态让人感觉愉悦!”
此外,针对如何在物质主义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安宁,作者们还给出了一些实用性建议。例如:
1、去除内心的“毒素”,从嗔恚、贪欲、嫉妒、傲慢、报复心这些令自己和他人生活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
2、停止评论、贴标签、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些都是矛盾冲突的根源。试着对人采取一种热情、人性的态度,接受他们本真的样子。
3、对自己宽容、温柔,尤其是在艰难的时刻。这样才能更宽容地接受自己的脆弱,谦恭地融入人类大家庭。
这些建议让我联想到最近我一直在关注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极简主义倡导人关照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最迫切的需求上面去,舍弃浮于表面的物质欲求和无效社交。有人说,这是一种太过消极的生存方式,事实不然,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变数太多,更新太快,绝大部分是无效信息,作为个体的人,与其盲目地追着潮流跑,倒不如根据个人需要制定出最合理的需求清单,才能实现最大的内心自由。
这本《我愿意改变》跟“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不是控诉现代社会的弊端,相反,它承认现代社会的最大优点就是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共享机会,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对待这些资源的态度,分清楚滥用和合理利用。这本书起了个非常“心灵鸡汤”的书名,事实上内容并不鸡汤,几位作者带着普世的悲悯关注世界的发展动向、人类的未来命运,探寻在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个人要如何协调与社会的关系。
据说,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提出“改变”的口号,参考了这本书。关于这个典故我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是不管怎么说,“我愿意改变”呈现了一种态度,你想改变世界,用一种怎样的途径?你不想被世界改变,用一种怎样的途径?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与周遭环境、人发生关系,就会有变化的一方。改变是一定会发生的,那么,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我愿意改变》书评/张躲躲)
推荐阅读:今夜你不必盛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