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olo448 发表于 2015-3-2 11:30:18

爱意味着无比的自由

一、
认识陈小姐是我生命中一件特别得意的事,得意什么呢?得意是在千人万人之中,我也能一眼辨出谁跟谁有一腿,这种奇特的技能在陈小姐身上显现无疑。

我是在三四年前一个饭局上见到陈小姐的,陈小姐瘦瘦黑黑的,长得虽然不漂亮,但别有一番风味。她和王先生分头而来,也没有坐在一处。中间休息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一块儿在僻静处抽烟,我突然对陈小姐说,王先生是你男朋友吧?
陈小姐大惊失色,慌乱地说,怎么可能,你上哪儿听说的... ...我们是闺蜜。
我定定地看了她一眼,嗯,上床的闺蜜吧。
陈小姐一下子就笑了,她情商很高,伏在我的肩头娇嗔地说,不许你乱说!
我当然没有乱说。
过了半个月,陈小姐约我吃饭,然后在饭桌就说了她和王先生的故事,当然主要也因为她有点困惑,因为当时王先生邀请她去他的公司,王先生说他们俩联手,绝对天下无敌。到王先生的公司确实是本市每一个广告人的希望,他的Team是最出色的Team,工作是最合适的工作,可是陈小姐对自己的疑问在于,她可以在将来激烈的讨论中不记起他潮湿的长吻、红润的嘴唇、冒汗的身体吗?她还会在离开会议室的时候,忍不住拾起他抽过的烟头吗?她会介意带着笑脸看他的新女友来接他吗?... ...
我记得我当时的建议是:不!
这完全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嘛,那在这种不平等里,受伤的只有陈小姐,这算是什么?从世俗的层面上来说,陈小姐简直太亏了,怎么可以任由这个混蛋花花公子浪费自己的宝贵青春呢,但陈小姐当时的话倒是让我吃了一惊。她扯到的张爱玲,扯到我们都熟悉的那一句话,“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是可以的,”
这句看上去很卑微的话被陈小姐解释得霸气十足,她说:“我到现在才觉得张爱玲是真牛逼,她在七八十年前,那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年代里就有了让男人来来去去的勇气,我还有什么理由想不通呢?我收入比她高,长得比她漂亮,又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喜欢一个男人,你渴望和他在一起,但是你又明白他不适合婚姻,那你就只能选择让他来来去去了。这没有什么不好,是我自己愿意的。而且,我随时可以改变,我仍然拥有选择权。”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都市里那种很奇怪的关系,这种男女关系松散而自由,看上去很淡,但其实又挺情深意长。他不想束缚她,而她不想束缚他,所有共同度过的夜晚都是他们俩那偶尔相交的枝蔓上结出的亮晶晶的果子,不多,但甜美,她爱这些果子,那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它呢?“你看,人生就是取舍,你得到了你想要的,这不就够了。”陈小姐说这番话时,脸上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我阴森腹黑地说道:“如果他愿意和你结婚,你一定特别开心吧。”
陈小姐想了一会儿说,“也不会,我一定不会和他结婚。那样,我不是现在的我,他也不是现在的他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但是,最后陈小姐也没有去王先生的公司,她选择自己创业,去了上海,我们就此别过。
二、
四年之后,我再度遇到陈小姐,她现在已经是一个网络广告公司的老总,在上海的一个饭局里,陈小姐跟我介绍她的男朋友。我一看,不是王先生了。我替她高兴,悄悄地说,恭喜你,终于摆脱了王先生。
陈小姐一笑,哈哈,王先生现在是我搭档,广告公司是我和他的... ...
我脑子彻底迷糊了,回来以后,我在私信里问她,你们这算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是好朋友一起创业啊,我们相互了解,又能容忍对方,相互配合,多好啊。
那还上床吗?
现在不上了,我有男朋友了,真的,很清白的搭档关系。陈小姐说。
说真的,我被这个事给震撼了,在我看来,这怎么可能?情侣之情最好的结果,要不然就是爱人,要不然就是仇人,怎么能成为合伙人?在人际关系这个领域,陈小姐算是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她给我发的私信是这么写的:“男女之间的感情,真的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有时爱过后是性,有时性过后是爱,有时性过后是友谊。什么形式都不要紧,重要的是你们俩有共识。”
我还是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我想也许是这时代跑得太快了,我没有跟上。
三、
直到后来我的朋友柏邦妮推荐我看一部法国电影叫《小小的白色谎言》,看完这部片子之后,突然就觉得我有一丁点儿理解陈小姐了。
“法国人理解生而为人的脆弱,并不以为羞耻,而是化作一种美。”这是邦妮的原话,故事起源于一群老友要去海边度假,他们一个车祸濒死的朋友就住在医院里。这六七个男女来往了十几年,相互知根知底,有结婚的,也有单身的,但结婚的有结婚的问题,单身有单身的问题——结婚十几年之后,发现自己爱上了老友的帅哥父亲,渴望群P的家庭主妇,患狂躁症的中年富商,神神叨叨不知道女网友心意的直男... ...
女主角玛丽是剧中最漂亮的女性,她为人坦诚,心态平和,当然这不妨碍她的性关系特别丰富,男人女人她都尝试过,也“几乎和周围所有的人上床(男闺蜜语)”。她不习惯被约束,也不习惯有长久稳定的关系,上完床之后会立即将男人赶走,因为“我只是习惯一个人看电影”。会跟好友坦白曾经暗中喜欢她的老公,也会和最好的男闺蜜躺在一张床上看电视聊天,但是当男闺蜜提出要跟她上床的时候。她微笑着拒绝了,更微笑着说,“如果你想要,我可以替你BJ。”她和车祸的前男友拉拉扯扯许多年,一直到前男友去世,她才在墓前宣布她怀了他的孩子。如无意外,我想按照剧中的性格,她一定会将BB生下来... ...
在很多看似荒唐的选择中,玛丽并没有变成一个反面的悲惨人物,反而让观众喜欢上了她的宽容、随意和自由。法国人最打动人的不是浪漫和随性,而是他们对于别人身上的浪漫与随兴的深深欣赏和理解。当然这也不是这部电影给人最感动的一点,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动还是高度文明之后,人们对于各自人性中的缺陷和丑陋有相当程度的容忍与接受,就是这种宽容让人觉得特别感动。
生而为人,就有人的缺陷。法式男女观里最让人称道的地方是接受它,而不是无视它,指责它,甚至要用道德去覆灭它。社会已然进步到不对别人的生活状态指手画脚,人人有按自己方式生活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这就叫文明。
文明跟法国人的习性有关,当然,也因为整个国家给了一个宽容的环境,一百年以前,法国女人连开设银行户头都没有权力。而一百年后,法国女人有相当一部分人不选择婚姻,弗朗索瓦兹·皮克在他的论剧《妇女解放运动及其社会效果》提到自1972年起法国的结婚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72年结婚的夫妇有41.6万对,到1981年降至31.5万对,单身男子的比例为16%,单身妇女的比例为13%。
而这其中最有趣的是社会等级越低,单身男子越多;与此相反,单身妇女的人数与社会等级成正比,在高层女性中有27%为单身。你看,这跟中国一样,剩下来的都是最优秀的,但是法国没有逼婚的父母和逼婚的社会。
当然也不得不说到法国政府对于妇女和儿童无微不至的保护,为了鼓励长期稳定的关系,法国政府为同居男女们制定了法律,他们的同居关系比较严肃,是要去政府登记的。因这意味着各种税收和福利,比如法国政府会给你最高50%的住房补贴(一个月房租的50%,1000欧的房租,法国政府能给你每月500欧)。而最重要的是,同居男女所生的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样享受法国政府给儿童的一切福利,也就说你用不着担心非婚生子女上户口的问题,国家还出钱帮你养。在保障孩子权利的前提之上,同居有了比婚姻更人性的宽松,第一,同居的男女没有双方必须忠诚的义务;第二,同居男女少有共同财产这一说。
四、
尽管不承认,但女性进步已经是社会常识。
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中国,拥有较强经济能力的女性对于传统婚姻的依赖已经降到最低点。谁都知道,在当下的环境里,在婚姻里享受特权更多的是男性。至少,在家里做饭洗衣的多半是女人吧。中国女性不敢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在这个国度里,现行法律对女性的保护力量很弱,社会深层文化更对离婚女性颇多非议。法国女人之所以比中国女人活得要气定神闲,是因为她们很少遇到年龄歧视。当一个地方有异常完善的法律保护女性的权利,当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得到福利与制度的保障,女人就会更像女人,就不会有一大批急着要嫁出去的绝望的女人。
当中国女性还在为30岁之前嫁出去、为小三、为婚外恋而焦虑时,法国人眼光的落腿点却是那些自由与松散的关系之后的人生,于是有了这部《小小的白色谎言》,这部电影让我最感触的细节是玛丽的长期炮友和她分手时的一幕。
当玛丽习惯性地露出对于炮友的嫌弃时,炮友提出分手。他语重心长地对玛丽说了如下一番话:我们整整六个月在一起睡,有你在身边我觉得很安心。做爱是重要的,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想受伤害,也不想伤害你。所以,我们分手吧。
男孩走了,玛丽这时已经有些羞愧了,她看到床边男孩留下的吉他,忍不住提醒:哟,你忘了你的吉他。
男孩说送给你了。
玛丽说我不会弹。
男孩说,这样你就可以学了。
我不知道别人看这一段对话有没有像我这么感动,我感动的是这是个多么可爱的男生,这是一段多么睿智的对话。是啊,人生短暂,我们都需要及时行乐,所以我们有了那些自由而松散的男女关系,像陈小姐,像王先生。但在这些关系之后,我们也仍然还需要更深一层的东西,我们也仍然还是友好而温情地探索着更多的可能性——每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都明白及时行乐太脆弱了,脆弱到不足以满足人类这种高级动物丰富而多变的心灵。
克里希那穆提有一句名言:“爱意味着无比的自由——但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如果你心里没有爱,那么不论你做什么,你仍然是个了无生机的人。”是的,欲令人快乐,性也令人快乐,但仅有欲、有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都渴望得到性之后还能有爱,因为只有爱才能让人心情愉快,只有爱才令我们的生命有了别样的意义。像瓷器上的光,它令我们的灵魂闪耀,也令我们感受生而为人的情意深长。
爱,像男孩手里的一把吉他。
“哟,你忘了你的吉他。”
“送给你了。”
“可是我不会弹。”
“这样你就可以学了。”(摘自《姑娘,欢迎降落在这残酷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意味着无比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