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老买到的东西越划算
针对经常且会重复购买的物品,我们就有诱因四处比价。同样地,我们在人生中的不同阶段,也会有更多诱因去仔细找寻最划算的选择,例如当我们上了年纪退休之后,就会有更多时间寻找划算的选择。随便打个比方:想象一个单亲爸爸,有两个青春期的孩子要照顾。这位爸爸隔天要教的两堂课都还没备课,还答应出版社的编辑,要赶快把书籍的最新章节交出去,但其实这一章他根本还没动笔。有一天晚上,他准备开车回家。家里的孩子还没吃饭,还在等人照顾。此时他发现车快没油了,刚好路边出现了一间加油站。他最近没有特别注意油价,但是这间加油站的油价看起来有点高,所以他想着如果再继续开几公里,或许可以在下一间加油站省下一点钱。
现在我们快转十或二十年,再看看这位单亲爸爸的处境。这时,他的孩子已经搬出去住了(希望如此),他也不再有写书截稿的压力。说不定他也已经从学校退休,或者同一门课教了很多次,已经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备课了。假设此时的他经过一间加油站,也出现同样的想法:“这间加油站的油价看起来有点高,如果再继续开几公里,或许可以在下一间加油站省下一点钱。”
在这两个版本的故事中,谁比较有可能真的到下一间加油站去加油呢?当然是后者这个版本比较有可能,因为年纪较大的他,时间价值比较低,而且为了省这几块钱所要放弃的东西也比较少。
马克·艾格尔(Mark Aguiar)与艾瑞克·赫斯特(Eric Hurst)仔细研究不同年龄的人在搜寻成本方面的差异,也记录了他们的购物模式有何不同。他们的研究显示,每个人直到中年期结束为止,购买一般性商品的价格都是一致的;然而中年过后,我们购物时付出的价格便会快速地大幅下跌。平均来说,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与其六十多岁的邻居相比,购买同一件商品所付出的价格,会高出4%。
艾格尔与赫斯特指出,这些高龄人口所省下的钱,部分来自于折扣(折价券、会员卡等等),这些是找寻更划算选择的一种方式。但他们同时也发现,有些价格差异,其实来自于年老者会比年轻人花更多时间购物。
别担心,艾格尔和赫斯特并不是去跟踪一堆人,记录他们花多少时间买东西来完成这个研究。他们的数据来自《美国人时间利用方式调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这份调查搜集上千名美国人如何运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信息。艾格尔与赫斯特发现,六十五至七十五岁的人花在购物上的时间,比四十五至四十九岁的人多出约三分之一,比二十五至三十五岁的人多出一半。
当然,如果艾格尔与赫斯特重新做一次这份研究的话,或许会有不同的结论。他们这份研究采用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数据,当时网络尚未大规模崛起(当时的老年人大都还没开始上网)。但若是现在,艾格尔与赫斯特应该会发现有许多银发族(特别是鳏夫与寡妇)都忙着在“老人交友网”(SeniorFriendFinder.com)上搜寻对象,根本没时间在购物时到处抢便宜。他们大概忙得无法开交,正在用其他方法让自己“效用最大化”。(摘自《社交网络学到的十堂经济学课》)
注:本内容由合作机构授权阅读时间网发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