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呀 发表于 2013-3-26 15:14:21

大理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

大理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理喜洲,兼收并蓄、文商并重、民风独特。从现存的明清以来的上百院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大理喜洲人建造的云南农村第一座水电站等即可见一斑。从南诏时代始,大理喜洲就是商贾云集的重镇,大理喜洲商帮叱咤商海,大理喜洲侨乡闻名海外。这里集大理白族文化之大成,火把节、蝴蝶会、三月三等大理白族代表节庆大都集中于此。人杰地灵,现在国内外获正高职称的大理喜洲籍人士达400余人,有“四百教授一家乡”的美誉。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大理洱海,西枕大理苍山。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大理喜洲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大理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大理白族庭院格局。这些白族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大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喜洲比较著名的有杨品相宅、严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特点,又结合了中西建筑手法。历史上大理喜洲镇是南诏的军事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曾为国家输出了许多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过去大理喜洲的工商业也比较发达,曾是云南的商贸中心之一。

  说到大理喜洲首先要说它的商帮文化。大理喜洲人“文商并重”、“以商养文”,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大理喜洲镇自古以来地少人多,外出务工经商成为大理喜洲一大特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当时的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140普通家工商企业,被称之为“喜洲商帮”。大理喜洲商业发展到高峰时,商户就占到全镇户数的1/3以上。

  董承汉——位具有浓重大理喜洲情结的80岁老人,此前曾用8年时间完成了一部《喜洲珍闻纪实》的著作。老人对记者讲述大理喜洲的历史变迁时,显得格外动情和深沉。他说:“当时的喜洲就是—个‘和谐社会’的缩影,当时的有钱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每年四大家族都会齐聚一堂,商谈有关建设大理喜洲、救济穷苦乡亲的事宜。‘喜洲商帮’先后在喜洲家乡和外地建了许多工厂、医院、电站、图书馆等,在树立道德风尚、传播先进文化巴想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

  古老的大理白族民居,细如鸡肠的小巷,传统的茶铺、理发店、纸烛店、小吃点、裁缝店……开朗豁达的大理喜洲人在老房子下做着各式生意,随着时间的打磨,这种生活方式早已成为一种经典文化的载体。

  大理喜洲目前保存有一大批明、清、民国至今各时期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共有院落111座,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在整个大理地区,就只有喜洲保存了如此完整、如此精致的白族民居?这可能与大理喜洲的商帮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大理呀 发表于 2013-3-26 15:14:33

 通过外出经商,大理喜洲人获得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此为支撑,大量气派的白族院落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同时因为大理喜洲商帮出外经商后带回的先进理念,传统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又有了兼收并蓄的改变,如在保留大理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传统基础上,融合了西式建筑风格,董家大院和严家大院就是鲜明的比照。

  位于大理喜洲镇寺上村的大慈寺建于南诏时期,是一座千年古刹。寺内儒、佛、道三教并存,这极大显示出旧时喜洲在传统宗教方面的开明,千百年来喜洲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安无事。

  大理很早开始尊儒,自元代在云南开科取士以来,大理喜洲人才辈出,人们不忘圣贤恩师,遂建文庙。大慈寺内的奇观堂就是大理喜洲文庙,供孔圣人及其弟子牌位,门前悬挂的牌匾上写着“孔子思想与天地合德,儒家学说同日月齐明”的字样,庭中还种植梧桐、桂树、兰草等花木,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同时也寓意“兰桂齐芬”、“蟾宫折桂”等。

  大理喜洲大慈寺内最盛大的节庆活动莫过于每年农历8月27日举行的祭孔活动,祭孔活动持续两天,内容包括第一天的大规模聚餐和第二天的祭拜仪式、大型的传统文艺表演,祭孔活动年年盛大,至今火爆不衰,人气甚旺。

  大理喜洲粑粑是什么时候在当地出现的,这似乎是一个难以考证的问题,据当地人士介绍,大理喜洲破酥这种传统食品起码也有几百年历史。而谈到所谓喜洲粑粑的正宗与不正宗,同样也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当时在大理喜洲做喜洲粑粑的有两兄弟,一个叫大狗,一个叫二狗,他们做出的大理喜洲破酥无论从口味和数量来说,都受到一致肯定和推崇。

  大理喜洲镇有一家名为“杨氏祖传老字号喜洲破酥”的百年老店,该店的大理喜洲粑粑就是传承了大狗、二狗两兄弟的制作工艺,值得一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理喜洲是重要的大理白族聚居的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