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的二三事
青春是善变在四月里的天气捉摸不透。如同隐匿在风雨里的枝桠,那小小的一簇绿意,那间歇啾鸣的鸟叫声,都像蛰伏在春意之下的叛逆,过惯了无拘无束。年少的时光里,我们从未注解过青春的含意,哪怕是区分在年龄之下的纵容。</p>曾经在背,时光向往,我们都喝过一碗被回忆添油加醋的孟婆汤,有些人选择一笑置之,笑忘于江湖;有些人选择笔书耕犁,感叹生死浮沉。人生就是如此的妙不可言。
青春里的二三事,都笑纳在那时年少里。
我是一个喜欢游走在故事里的人,相比喜欢看书,我更倾向于看故事。每一个作者都是虐心的说书人,在众多读者还未扎身故事时,作者自身就被架构的故事锤炼了千万遍,早已造就金刚不坏之体,比起虐心之说,是否中毒,更是一本书的影响所在。
我不了解如今九零后的现状,亦或者零零后的校园生活,他们是否会分帮建派,是否会孤立和个别欺虐。但从此书上看,真实往往在伪善和恶毒之间,我已经很少看见一派天真的面孔,比起勾心斗角,那种不加心机的美好,是校园里最难能可贵的真性情,而把最美好的天真赋予在复杂的社会里,往往那种纯良的天真就很容易四处碰壁,还会标以愚不可及之说。
如同交友,相较于一开始就对你虚与委蛇只为分一杯羹的朋友,我宁可遇见一开始就与你划清界限把你当着异类分子的相处,这样一目了然真性情哪怕是坏人,我也不会讨厌。比起一味赋予真心,还不如直面相对来得爽快。
多数人总会惯性倡导说希望看见相亲友爱,互帮互助什么的,但很多事实之下它也只是表象,当然并非不存在,只是真实的背后不是只限单面体的美好,虚伪比真实更可怕,尔虞我诈的伎俩已经成了现今部分社会人的自保屏障。
自私是贪婪之下的附属品,陈思浓的出场,我起初误以为是师生恋,但细想又不对,那种感觉就是把痛苦当贩卖机谁中了,谁倒霉。谷纯的性格我不喜欢,当然这样的性格也情有可原,她成了陈思浓苦难的消费品,成了他向上的垫脚石,她以为自己付出了惊天动地的爱情,他却不过是夜夜纵情的享受,过过瘾就好。
人类最可怕的不是遇见爱情,而是分不清真爱还是假爱,一味地把爱情当药吃还甘之如饴的自我陶醉,这种人典型被爱情冲昏头,活该当小三。
相较于谷纯的痴傻,我反倒能接受严惜和欧阳俊逸,他们看似所处的环境不同,却异性相吸般地如此契合。严惜的果敢、恣意,让我想到《致青春》的阮莞,艳冶而不骄纵,洒脱却不随性,那种善解人意、得天独厚的美好,是不加旁白的纯粹、自然。而欧阳俊逸就让我想到老张,想到那束满天星,甘愿做配角的心情,他说:“喜欢你是我的事,我们都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我想每一个人都是惊世骇俗的,只是你是否有勇气去展开你那未知的一面。
如同她们的那些故事。
其实爱和性都易被冲动所漂洗,她们的本质都是不被人所了解,那种充斥的孤独感作祟在心里间,致使她们更加肆无忌惮的冲向叛逆的轨道,一去不回。
我没有那么喜欢这个故事,同样我并不觉得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因为每个人的喜欢都是不尽相同,爱也如此。
别过吧,那些所谓的爱,那些骚动在青春里的屈辱,愿风裁尘,愿衣襟带花,愿那些可饶恕的被善终,愿那些不被辜负的既已美好。
<p>青春里的二三事就是如此。(《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时光》书评/蓦烟如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