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东湖重现水乡风采
通讯员 张吉华
这一季,洱源县东湖湿地里荷花娇艳,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走在湖边,放眼望去那一池的绿,其间三两朵荷花挺立其中,微风拂过,层层绿浪,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湖人,永安村委会上登村民小组65岁的尹仁对家乡环境的变化感慨万千,“恢复湿地建设,让我仿佛又回到了以前那个水乡泽国。”老人回忆到,以前,东湖由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天然水塘组成,水塘与水塘相通,村与村水路相连,家家户户出门都靠撑船,是名副其实的水乡。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大家盲目围湖造田,东湖水域面积不断缩小,水质也不断下降。“不过现在,县里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把百姓以前围的田又恢复成了湿地,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茶余饭后都到湿地边转一转。”
2009年6月,洱源被国家环保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后,把环境的治理与洱海保护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扎实推进“2333”行动计划,狠抓洱海源头湿地保护与建设,以恢复东湖湿地建设为重要突破口,不断加快湿地建设步伐,逐步改善洱海源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河流入湖水质。恢复东湖湿地建设工程于2012年11月启动,批复投资2.38亿元,建设面积7128亩,包括永安、大树营、邓北桥、团山、腾龙5块湿地。到目前东湖已建成葛官营湿地、邓北桥一二期湿地及邑尾湿地,建成面积1158亩。正在建设4626亩的大树营、永安、邓北桥三期湿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以上,2015至2016年拟启动实施团山湿地建设。
洱源县还大力实施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入洱海河流流经的63个村委会421个村民小组25条重点河流的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作为东湖永安村的河道管理员,朱红光觉得责任重大,“通过近两年的环境整治,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大家都明显地感觉到湿地建设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变化,出门就是水,抬眼都是绿,都愿意自觉地投入到环境整治中。湿地管理由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相结合,我们几位保洁员不敢怠慢,都想把东湖湿地管理好,重见水乡泽国风景。”
在湿地建设中,洱源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坚持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结合,先后完成了海西海前置库湿地工程、东湖葛官营湿地建设工程、草海湿地建设工程、茈碧湖湖滨带修复工程、上村湿地建设工程和邓北桥一二期湿地恢复建设等工程,总计面积7200多亩。
大理日报(王 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