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以易地扶贫搬迁“养好一方人”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矛盾,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漾濞县聚焦全县2个贫困乡、18个贫困村、428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5057名贫困人口,在“精”字上求实效,在“准”字上下功夫,紧紧围绕八个“统一”,力求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统一思想认识。县委政府就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切实加强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管理考核,形成了上下联动、人心思进的大扶贫格局。
统一顶层设计。以力争2016年、确保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期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统一扶贫政策导向,统一编制指导性文件和书目,在全县形成严密统一的脱贫攻坚顶层设计,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指导。并以“五个一批”为抓手,采取产业扶持、教育帮扶、素质拓展等帮扶措施,稳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统一编制规划。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整体目标,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编制了《漾濞彝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对全县30个新村进行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的统一规划,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成功一片脱贫一片,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的有机结合。
统一配套政策。妥善解决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积极探索“只转不征”的土地供给模式,切实保障搬迁点用地问题。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实行财政资金投一点、盘活资源筹一点、项目整合补一点、对外招商引一点、金融机构融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多个一点”模式,有效解决了搬迁户的资金困难问题。同时,以每户5万元的标准,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县级还统筹安排产业扶持资金及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示范点建设顺利推进。
统一规范建设。采取整村就近搬迁型、分散向集中搬迁型、插花安置型和整村改造搬迁型四种模式,对全县30个新村建设点进行规范建设。并以“能致富”为目标,探索“产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拟在平坡镇思源宜居新村等地理区位优越的新村发展商贸旅游产业,拟在富恒乡爱其新村等生态环境良好的新村发展庭院经济产业,因地制宜进行搬迁和脱贫。
统一行动主体。通过大力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动员愿意搬迁的住山种坝群众、因产业转移愿意到集镇居住的群众、长期在集镇经商务工的群众、因地质灾害和生态移民需要搬迁的群众,及时挪出“穷窝”。树立起群众的发展信心和决心,让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主体责任,主动参与到易地扶贫搬迁中来,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统一推动工作。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特困户住新房等项目,认真实施农村住房修复和新建工程,确保全县“居者有其屋”,全面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并统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拆除重建、抗震加固和特困户住新房工程累计竣工2900户,有效改善了民房质量和新农村面貌。
统一检查考核。按照县委、县政府整体部署,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加大倾斜、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加强专项督查,实行年考评、季通报、月督导、周督查制度,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县扶贫攻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挂钩帮扶的干部职工进行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完不成任务的给予批评通报、调整岗位或降级使用,确保全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到实处。
大理日报(通讯员 茶绍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