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万亩湿地建设惠百姓利洱海
近年来,洱源县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工作,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入洱海水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洱海保护双赢目标。洱海源头湿地是洱海湿地系统的源头区域,是云南省水生或湿生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众多种类的珍稀植物和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也是澜沧江流域的重要湿地生态区,有着极其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洱源湿地由西湖、东湖、茈碧湖、海西海等众多的湖泊组成,入洱海地表水的70%均来自洱源湿地系统,其水质直接影响着洱海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
“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没有洱海源头的“净”,就不可能有洱海水质的“清”。为着力打造洱海源头万亩湿地,确保向洱海输送清洁水源,该县紧紧围绕入洱海河流水质提升这一总目标,全面落实洱海保护治理“2333”行动计划,有力推进“百村两污治理、万亩湿地建设、亿方清水入湖”三大工程,切实抓好万亩湿地建设,进一步加快生态湿地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工作,改善洱海水质,保护洱海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洱海保护双赢目标,保证源头上亿立方米的清水注入洱海。同时,近年来,该县把保护和建设湿地作为建设美丽幸福新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快湿地建设步伐。加强湿地管理,坚决依法打击非法侵占湿地、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建立湿地建设运营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确保向洱海母亲湖输送清洁的水源。将保护和建设好洱海源头万亩湿地作为提升洱海入湖水质的重要举措,采取“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生态环境功能和水质净化功能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以提升入湖水质为根本,以改善流域环境为目标,以科学规划实施为举措,通过加大项目科学论证及报建力度,加快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实现区域环境自然化、良性化、拓展化发展,切实构筑起洱海源头坚固的湿地生态系统堡垒。
通过湿地的建设,不仅在推进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增加土地利用率,形成洱海流域绿色产业体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建成后还将实现对洱海流域农村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和削减,实现洱海入湖河流水质提升,为洱海流域亿方清水入湖提供条件。截至去年9月,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71亿元,建成草海、上村、绿玉池、葛官营、李家堆、邓北桥等湿地7200亩,到去年年底建成大树营、永安、邓北桥Ⅲ期、鹅墩、大佛村等湿地,全县湿地面积已达1.5万亩。
大理日报(特约记者 施新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