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环保菜’我们喜欢种”
6月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洱源县右所镇境内的东湖湿地,只见道路两旁有农户正在水塘里弯腰劳作,水面上绿油油的海菜长得生机勃勃。右所镇松田村的赵德全正在将海菜苗一棵棵插入水中,而一旁的妻子则在采摘已经成熟的海菜并束成捆。赵德全家有4亩海菜,长势喜人,他笑着告诉记者:“种海菜不施化肥不洒药,不污染水质,既保护了湿地又增加了收入,这种‘环保菜’我们喜欢种!”记者沿着东湖湿地旁干净平坦的路面一直走,但见湖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葱茏,生机盎然。据了解,近年来洱源县紧紧围绕提升入洱海河流水质目标,全面开展洱海源头万亩湿地建设工程,将湿地建设和保护作为全县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恢复和新建湿地面积共11056亩。为解决湿地保护与财政压力、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洱源县以生态种植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湿地“建、管、养”新机制,推进“以湿养湿”模式,因地制宜在东湖湿地片区开展海菜种植试验示范,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新路子。
“洱源东湖片区年均气温在15℃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稳定的水源补充,水质优良,水深常年保持在0.8至1.5米之间,适合海菜生长。加上当地一直以来就有种植海菜的习惯,农户具有一定的海菜栽培管理技术和实践经验。”洱源县环保局局长兼右所镇党委书记李培钧告诉我们,海菜种植不能施用任何化肥和农药,大面积的低产田改造种植海菜后,有效减少了传统种植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产生的面源污染,对提升洱海上游水质有明显作用,同时,随着海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湿地面积也不断增加,湿地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不断完善。海菜一年四季均可采摘,平均亩产约1750公斤,亩产值达9000元。此外,每亩海菜日常管理可解决1至2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面积的海菜种植可极大地缓解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解决失地农户后顾之忧。同时,还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带动农民群众多元增收致富。
据了解,目前东湖片区自实施湿地恢复建设工程以来,共退耕(塘)还湿建成湿地约6000多亩,加上原有滩涂及可改造的低产田等土地资源,约有1万亩可供扩大海菜种植面积。通过县政府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目前东湖湿地片区海菜种植大户有7户,加上零星种植户,共种植海菜1500多亩。在镇村两级帮助下,成立了三江源农业水产品合作社,使种植户与海菜经销商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家经销商来东湖集中收购海菜后发往丽江、昆明及省外许多地区。合作社理事李文全去年种植了40亩海菜,净利润为14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今年又增加种植20亩,目前是社里第二大海菜种植户。说起海菜种植,李文全如数家珍:“海菜被誉为‘环保菜’,绿色生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海菜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既环保又能让老百姓致富,是真正的双赢!”
大理日报 记 者 勾六零 见习记者 张婧怡 通讯员 李永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