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发展小孩子的思维能力_中国家庭式教育
思维: 思维是思索与判断的过程。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也就是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它们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基础课: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了解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分类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划分。按思维的内容分,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按思维的性质分,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思维的发展 人的思维的发展的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1、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告诉你。2、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过了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3、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早期他 1 2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