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哈佛天才》-卡尔 威特的教育 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名著_幼儿家长学校
第一章 必须有培养孩子的信心和正确认识引言:没有一个孩子生来就注定会成为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注定会一生庸碌无为。一切都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和关键的因素。老卡尔·威特坚信,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普通孩子也会成为不凡之才。
§摘录:
父母的信心和正确得当的教育观念正是填平孩子之间天赋差异的关键所在。
一、 父母的信心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具备不同领域的潜能或特质,而扼杀或开发潜质的关键时期正是他的童年时代。
信心一方面鼓励父母们冷静应对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影响和暗示着孩子对自身能力的估计。
1. 要坚信后天教育能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我们并不忽视遗传或者说天赋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对于父母来说,了解这一点是为了掌握孩子的特点,据此制定出科学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计划,而绝不是盲目地失望,芭蕉芋所遇到的阻碍不负责任地归咎与孩子愚笨,也不致因此为孩子表现出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
2. 准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孩子;
由于种种原因的驱使,让一个父母不带感情色彩地评价自己的孩子的确是很困难的。但是充分客观的分析认识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对孩子客观的分析,才可以确定应采取的方式方法。父母应不断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弱点,对孩子在个性和智能上的现实状况有一较客观的评估,然后随之不断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调整得更切合实际;同时,父母还必须通过观察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好恶与心理变化。
在此,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名美国教育家总结出的有效方法:
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你最常用来描述孩子的词汇,比如:聪明的、漂亮的、可爱的、反应慢、不听话等等之类。
然后将这张纸撕碎丢掉,确信自己能够重新认识和判断孩子。
第三,划定一至两个星期的时间作为你对孩子的调研期,让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不受干扰地自由生活。
第四,认真观察并详细纪录孩子每日的活动。
比如孩子在当天笑了几次,哭了几次,原因是什么;
孩子提出了多少次要求,是什么?
孩子最经常做的事是什么,做了多少次?多长时间?
孩子是否做了什么让他自己感到很满意的事。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提问,并从孩子那里找到答案。
比如:他善于结交新朋友吗?
他比较热衷与介入陌生环境还是喜欢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
在做计划时,孩子是否坚持己见?
他是否条理分明?
他对音乐或绘画有热情吗?
他愿意自己解决遭遇到的问题还是习惯于向别人求教?
他是否常常帮助别人?
他是否特别喜欢体育活动?
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显得自如吗?
同伴易于随从他吗?
他是否对搭建东西有特别的兴趣?
他在户外显得特别高兴吗?
他对数字感兴趣吗?
他是否喜欢用形象生动的词藻来描述他的所见所闻?
观察和纪录中,要特别注意那些容易引起孩子兴奋的事情和使孩子显得积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