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zkm 发表于 2016-6-23 22:05:14

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_宝宝家长教育

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职业、性格、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孕育并成长起来的孩子深深打着父母的烙印,也使得每个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试图把统一的家庭教育模式推广到千千万万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很可能是行不通的。

“个性”究竟是什么?简而言之,“个性”就是个人在气质、性格、智能结构、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的倾向性和稳定特征。那么,个性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让孩子区别于其他人的个性特征,究竟来自先天遗传?还是来自后天环境呢?
据纽约大学20世纪中期一项长达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人的气质特点——如“活动量、节律性、趋避性(对新刺激是趋近还是回避)、适应性、反应阈(什么程度的刺激量才能引起反应)、反应强度、情绪本质(通常是愉快友善的还是相反)、注意力分散度、坚持性” 等,主要受先天因素影响,从出生到成年变化不大。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发现,一些被认为是先天遗传的气质特点,可以从胎儿期的母体影响得到解释。比如说,孕妇恐惧或过于激动会引起大量释放神经介质儿茶酚胺,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窘迫惊惧,经常如此就会妨碍孩子形成“安乐型”气质。与此相反,孕妇安详的情绪;愉快地说话和唱歌;轻柔的抚摸胎儿;适当且未被污染的饮食……却有助于孩子形成“安乐型”气质。
这些发现给我们的启发是:先天的概念应分为“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环境”两部分,单从孕妇的心情对胎儿气质的影响来看,胎教就值得尝试——但需要非常慎重,应尽量采用天然的、非器具的方式,以确保胎儿的安全。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除了先天形成的气质,个性的其他方面,如性格、智能结构、兴趣 爱好和行为方式等,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更大。
这些研究成果,说明孩子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塑的——不是被父母有意塑造,就是被环境无意塑造。与其把跟孩子命运相关的个性塑造交给祸福难测的偶然性,不如用科学方 法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引导。
形成理想个性的三个途径
A:利用母体对胎儿的影响,孕育一个安乐型气质的孩子。
孕妇要做“理想型母亲”。只要你没选择终止怀孕,就应满怀欣喜地期待小生命的孕育和降生。婷儿的妈妈是从孕前就开始学习优生优育优教的知识,有意给胎儿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孕妇通过合理的营养;安详的情绪;愉快的歌声、笑声、说话声;轻柔的抚摸等自然的胎教方法,有助于胎儿形成“安乐型”气质。
丈夫要想方设法让孕妇保持好心情。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以后会很麻烦。韩国有位儿童心理科医生,小儿子是好养育的“安乐型”气质,大儿子却是典型的“磨娘精”,敏感、多疑、退缩、挑剔……为什么同父同母的孩子天生气质却截然相反呢?因为母亲两次怀孕时的处境和心情完全不同。第一次怀孕时,准妈妈正在繁忙劳累的实习期,她从上司和丈夫那里得不到任何照顾,整个孕期多次陷于绝望、焦虑、愤怒和失望的情绪之中,多年后想到当时的情景,还忍不住激动和愤怒。这些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引起血管收缩,让当年的胎儿反复陷入缺血缺氧的窘迫惊惶之中。一有新信息就让胎儿陷入难受,自然会形成敏感、多疑、退缩、挑剔 1 2 3 后1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_宝宝家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