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 发表于 2016-6-23 21:05:14

孩子喜欢重复家长怎么应对_幼儿家长学校

了好好地保持与孩子的接触,必须抓住“孩子喜欢重复做事”这一特点。如果父母与孩子长时间重复做事情吃不消的话,那么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与孩子面对面重复做事。

给孩子读过书的大人都知道,孩子喜欢重复。一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孩子会请求:“还讲。”你以为是要讲新的,不对,他要听刚才的故事,从头到尾。好不容易,今天讲完了,第二天,又拿着那本书来了。翻开,“还讲”! 学龄前的孩子,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本书,和大人的习惯很不一样。我们大人,知道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不会再去重复。当然,有特别爱某本书的人,比如三毛,钟情《红楼梦》,看完三百遍,还要看第三百零一遍。可是,那是名著呀。小小的孩子,几乎把每本书,都当《红楼梦》对待,一遍遍要求重复,爸爸妈妈就紧张了,这孩子,正常吗?不会得了强迫症吧? 其实,如果问问别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要求重复,在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个很普遍的现象。道理呢,也简单,和三毛阿姨一样:吸收养分。孩子的吸收,和大人不同。大人一般能说出自己在吸收什么。孩子呢,说不出这一次次的重复,到底吸收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学习语言,会学习概念,会学习思考和推理。尤其是,重复的阅读,使孩子学会预期。孩子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产生预期,然后,通过重复阅读,他发现,他的预期实现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快乐的事,他会受到多大的鼓舞!他的自己的信心、他对世界的信任,可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了。

因此,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给孩子重复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的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得到圆满的成长。 更有趣的是,你如果在重复阅读中,想来点偷工减料,那是绝对过不了关的。您家的小法官,铁面无私,会立刻指出,你这次念的,和上次不一样!在某处某处不一样!结果,大人只好灰溜溜地重新来过,兢兢业业,今后再不敢做偷懒之想。 原来,通过重复,孩子几乎可以把书“背”下来了。看着画面的线索,他能出声——或是不出声——地参与阅读了!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了。 因此,大人们,多一点耐心吧。如果孩子还要求你重复,那就说明,这本书里,还有东西他需要吸收。为了孩子,再来一遍吧!有重复结构的书怎么讲给孩子听 我们凭直觉感到,重复,一定是对孩子有好处的。对这个论断,有个旁证,这就是,在各民族文化的民间故事里,重复的结构和语言,是经常出现的。

今天的童书,大量使用这种重复手法。其中最著名的一本,是Eric Carle插图,Bill Martin, Jr.撰写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全书只有两个句型: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然后是,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句子朗朗上口,结构重复,但每句又都有变换的部分。还记得,儿子不到2岁的时候,就会翻着这本做成纸板书的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奶声奶气,从头“念”到尾,很唬人呢!在幼儿园里,这也是孩子们最爱的一本书。 《可爱的鼠小弟》这套书,也有不少重复结构出现。比如,鼠小弟的小背心,其他动物都想要,每个动物上场时,说的话都是一样的:“小背心真漂亮,让我穿穿好吗?”可是每个新上场的动物都比前面一位个子大,都说:“有点紧,还挺好看吧?”结果,背心越撑越大。重复的结构和对话,为最后的戏剧性结尾做了很好的铺垫。 前边推荐过的《天线宝宝故事书》、《我的第一本英文书》,还有下边介绍的《机灵狗》系列图书,里面都有一些带有重复结构的图书。 重复的结构和对话,使孩子学会预期,提前预知后面的情节发展,听得更有兴味。孩子能连蒙带猜地说出下面的句子,也更能参与到故事发展之中。可别小瞧 1 2 后1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喜欢重复家长怎么应对_幼儿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