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过错,需要引导、批评和惩罚_幼儿家长学校
孩子有了过错,父母不能用“泰山压顶”的气势,暴风骤雨般批评指责,而应该耐心听孩子的讲述和申诉,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如何避免类似的过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过错造成的损害,严重的,要让孩子接受惩罚。了解孩子过错的情况。父母要耐心听取孩子的讲述和申诉,不要打断孩子的话,不要曲解孩子的意思,不要中途挖苦孩子,要真正了解了过错的前因后果和背景后,再做出评价。
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什么地方。要客观公正,合情合理。既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冤枉了孩子。对过错的分析最好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一时不能认可也不要紧――只要父母对过错的分析正确,孩子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体会。
和孩子一起讨论避免类似过错的方法,防止孩子再犯同样的过错。要仔细地阐述,使孩子认识、记忆和在生活中应用。
给孩子减少由于过失而造成损害的内疚。如孩子打破餐具,就应该协助家长清理碎片;如果孩子打破别人的窗户玻璃,就要让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需要赔偿,而孩子又有零用钱,就要让孩子省出一部分,和家长一起向对方赔偿。
必要的,给予适当的惩罚。对于特别严重的过错,以及孩子不愿意承认、改正的过错,父母要通过一些让孩子明显感到因果关系的、令其不舒服的心理体验,来认识、记忆和纠正这些过错,尽量今后不再犯这些及其类似的过错。
在引导批评和惩罚两个方法中,引导批评优先,凡是引导批评能够解决的问题,都应该避免惩罚。
在批评中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的公正,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
孩子每天回家,都喜欢告诉妈妈自己在幼儿园得了多少小红花。
一天,他先告诉妈妈得了七朵小红花,可又心事重重的说,“妈妈,其实今天批评比表扬多!”
妈妈说,“没事,你跟我说说,都什么事批评你了?” 1 2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