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irj 发表于 2016-6-23 21:05:14

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之语文素养发展篇_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邹平金摇篮海鸥班 孙海天妈妈

海天现在刚刚五周岁,在他三岁之后的语言表达中,无论用词还是逻辑关系都一直发展地不错。作为英语教师,我特别注重孩子语言方面的发展,因此我对海天的早期教育从语言方面着手,但并不是从英语开始的,因为我始终认为母语是他接触社会,与社会沟通的基本工具。他从小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听故事,甚至有时发脾气时只要问他听不听故事,他就会安静下来。由于特别喜欢的故事几乎要听十几遍,我就在讲故事时故意出错,引导他自己表述一点内容,也鼓励他把听过的故事简单地讲给我们听。家里除了常年订阅的《婴儿画报》或《幼儿画报》,每次去购物时一定要鼓励他买几本书,给他养成买书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系列故事书,就在讲完一本后再买下一册,比如《嘟嘟熊系列》六本等。三岁半时为了某个周日到剧院里看儿童舞台短剧《木偶奇遇记》,在那之前,我买了一本较厚的小学课外读本,每天给他讲系列故事,帮助他了解了较为完整的故事和一些详细的故事情节。从儿童认知规律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新学的东西不能很快表达出来,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听、模仿和记忆之后,在以后的自然情景中突然表达出来。这一时期被成为语言发展的沉默时期。其实,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经过语言的输入、加工储存、识别(再认)和运用(重现)等几个阶段。所以,我认为,就算孩子听故事之后学到的东西不能马上变成显性的语言输出,这种日积月累的“专注的听”也会成为孩子语言表达的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当然,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必不可少的沟通内容呀!

除了常见的有趣的卡通人物或动物故事,小朋友在生活中的故事,古今中外优秀人物成长或励志故事等,我还在他四岁半开始的几个月里给他讲完了大约一百三十个成语故事。这段时间里,每天坚持讲2或3个成语故事,并且每次讲完之后都领读复习,第二天讲新的成语故事之前会复习前一天或前几天的成语,而且保证滚动复习,而且经常玩“成语游戏”,其实很简单,就是我说某个成语的第一个字,让他接后面的,如果是两个或几个成语开头字是同一个,那就一块复习,比如开诚布公、开门见山。最后我把这些成语打印出来,一段时间之内经常玩这种游戏,帮助他强化,而且我有意识地在和他交流时使用部分常用成语或者故意问他“那个什么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他常常这样说:“妈妈,我刚才在电视里听到‘持之以恒’这个成语了”。现在我又开始和他一起学习唐诗了,也是遵循一下学习语言的基本步骤:讲解意思、领读、提问重复、滚动复习等。不用逼迫孩子死记硬背,只要有了情景,有了重复,熟读多遍便能背诵。情境中学习或复习、使用语言是最好的方法了。我想这些在海天进入小学之后都是很宝贵的原始积累。

听故事,听唐诗,哪怕是能达到背诵的水平,我认为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表达能力的培养来说有些间接,所以除了听故事重复故事以外,我更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启发他学会观察和表达自己,所以海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并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无论看电视、在马路边走,还是到超市购物、去饭店吃饭、接触自然界、外出旅游入住宾馆、乘坐动车组合或飞机、理发店、加油站、照相馆等,只要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见到一个新的事物,他就看来看去,摸来摸去,问来问去。当然,我们除了尽可能用较为规范的语言和逻辑关系来解释他所看到的一切以外,还会在解释之后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装糊涂或装好奇地向他了解这些知识或现象,引导他用自己的语言再输出表达出来。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但不怕被难住,因为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有什么不明白的就给他说“咱上网查查吧”,这也在无形中教给他“动用各种资源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位快乐而自信的妈妈和一个快乐而自信的孩子!

有心,有情,一切皆有可能。我会一直用心陪伴海天成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之语文素养发展篇_家庭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