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tos 发表于 2016-6-23 21:33:59

论文:保育员角色转换意识培养策略_幼儿园保育保教

摘 要:幼儿园教育主张“保”与“教”并重的教育培养模式,所以要让科学的幼儿教育落到实处,就应该注重保教质量,“保”与“教”两者是不该分轻重的。这就决定了保教实施主体——保育员与幼儿园教师仅仅是分工不同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作为保育员,同样有履行教育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真正做到科学保教,保育教师责任重大,换言之,做好保育工作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如何让我们的保育老师,抓住自身工作的教育契机,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和扮演好教师这一角色,更好的与配班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起班级的管理工作,并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转变从意识开始,成为一名优秀的保育教师,应积极培养自身的角色转换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保育员 角色定位 角色转换意识 策略

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学龄后教育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其倡导并实施的教育方式是“保教结合,保教并重、保教一体”的模式,国家相关规定的是每个班除了配班教师外还配有这样一个特殊角色,传统意义上的称呼是“保育员”。这明确指出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是保育与教育并重的,轻忽任何一方都是偏颇的。换言之,即保育老师在“保教结合的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极其中要的角色,要做好保育工作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www.jy135.com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保教结合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保育员这支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保育教师素质提升、保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的迫切需要和保障。现实要求改变从意识开始,保育员应该培养自身角色转换意识。

一、保育教师的传统角色定位

人们的传统观念里,保育员无非就是“保姆”的另一个代名词,这个角色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幼儿园进行卫生消毒、管理好本班幼儿衣物、负责好本班幼儿安全和管理本班设备等幼儿日常生活中很琐碎的事情(即传统的保育工作是每天打水、开饭、做卫生,关注的对象更多的是“物”——那些干活的工具,很少关注孩子)有着这样的明意识或潜意识的认知,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尤其是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和保育老师的教育角色就被轻易的忽视掉了。这对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身心经验为首要目标的幼儿园教育是极其不利的。

二、正确定位保育员的角色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第四条中指出:幼儿教育的责任不单单是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它更关注的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下,满足孩子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得孩子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把握好幼儿园教育中教育契机、更好的发挥保育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价值,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保育教师更应该跳出传统的认知,更准确的定位自己的角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保育员要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重庆市幼儿园一日生活行为细则(试行)中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学习活动、运动活动、游戏活动中都明确规定了保育教师的具体教育职责。(其中幼儿、教师、保育员三个维度是放在同等中要的位置上)

(1) 保育员就是老师和管理者

保育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带孩子的保姆,而应该是教师另一个特殊名称。

案例一、孩子午睡起床后吃完了午间餐点后, 主班A老师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在孩子按小组站队时, 由于A老师站在队伍前面, 无法顾及后面的孩子, 很多时候后面的孩子们就会脱去A老师的纪律把控,然在规范性的幼儿园,这时候保育老师C一般都是在队伍后面或旁侧, 当孩子们开始唧唧咋咋叫时,有经验的保育C老师, 就会运用自己的知识,例如走到淘气的孩子们旁边,柔声地问:“昨天学的那首歌还记得吗?”、“记得! ”这几个孩子和 C 老师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曲……不一会, 整个班上的纪律就维护好的同时,小朋友在快乐的氛围中,进入户外游戏区活动。。。。。。 1 2 3 4 后1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文:保育员角色转换意识培养策略_幼儿园保育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