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vov 发表于 2016-6-23 20:36:16

多动症儿童感知缺陷的表现_婴幼儿生长发育常识

感知是指人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现实的起点,是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来实现的。其中视觉和听觉特别重要。知觉是人们在各种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的过程是:首先是通过感受器官对刺激物产生感觉接受;接受的感觉通过神经把信息传到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分析;然后将加工分析后的信息作出动作性反应或者加以储存。

  多动症儿童的感知缺陷,主要表现在:感知的速度比较缓慢,感知的范围比较狭窄,感知的分辨能力较弱,感知的加工分析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1)视觉  
视觉是感知外界事物最重要的感觉之一。没有视觉固然不能接受外界五彩缤纷的刺激,有了视如果不主动地去看外界的事物,也会产生视而不见的现象。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需要高度敏感的视觉来接受上课的内容,经常要求学生有时看书本,有时看黑板。这时必须把视线从较近的书本,转移到较远的书本上来。多动症儿童由于感知速度比较缓慢,容易出现跟不上实际速度的需要,往往看了书本,忘了黑板;或看了黑板,又找不到书上的内容,常常有顾此失彼的现象。而且视觉的主动性和定向性较差,常常会把视线转移到别的无关的刺激上去,分不清主次,东张西望,没有抓住该看的事物。因此,所捕捉到的信息十分模糊,或者根本没有捕捉到。有的儿童可能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如有弱视、近视、远视、散光及色盲等,使视敏度下降,造成所视对象模糊不清,也会造成感觉接受困难。

  (2)听觉  
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在听力上不存在异常现象,但对声音的分辨和接受能力较差,视听不够协调,如听了老师的讲课,就来不及看黑板的内容,或看了书本就听不清老师的讲课。常常有"听而不闻"的现象。特别对较复杂的,需要分析的内容,缺乏迅速加工分析的能力,常出现听不懂的现象。而无关的事物,如教室外的鸟叫声、汽车的喇叭声或小贩的叫卖声等,很容易引起多动症儿童的无意注意。听觉被无关刺激所吸引,产生分心现象。结果,一节课下来,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有时甚至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提出的要求都没有听进去,回到家里,自然就不知道该复习哪些功课。

  (3)时间知觉  
从学龄儿童开始,时间观念的要求开始严格起来,要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下课、按时作业等等。这些都要求 1 2 后1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动症儿童感知缺陷的表现_婴幼儿生长发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