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心理_幼儿成长测评
如果说,咬指甲、上课开小差、做作业动作慢等被视为孩子的坏习惯,那这种观念现在要改了,这些“坏习惯”已被心理专家归入心理行为问题,不再是依靠父母的能力就能改变的,需要做必要的心理治疗。在市七医院的儿童心理咨询室里,记者就看到了不少这样的孩子,心理医生朱晓华告诉记者,来访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孩子心理障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人的问题,其所在的整个家庭都需要接受治疗。啃手指甲的小男孩
门诊情景重现“医生,你看看他,整天就是剥弄两只手,你看看他两只手!”母亲拉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走进咨询室,刚落座,便迫不及待地诉说起来,边说边拽着男孩的手,一把放在了医生面前的茶几上。
这是一双十指光秃秃、剪不到指甲的手。甲床周围的皮肤粗糙增生,倒刺翘起,有的还留着撕扯后的伤痕,和眼前白净羞怯的男孩极不相称。
原来,男孩自小由祖父母带大,上小学后不久常把手指弄得咯哒响。母亲担心养成坏习惯影响孩子的学习,便辞职在家,严加管束,经常为这件事打骂他。后来,终于听不到他手指的咯哒声了,但母亲发现他的指甲都被剥掉了,一问才知道是他自己干的。有医生说这是缺锌引起的,于是补锌、排铅的保健品吃了一大摞,还是无济于事。
心理测评
医生发现男孩存在社交恐惧,并伴有自卑、轻度的情绪低落,对母亲过度依赖,生活自理能力差。同时母亲也存在着明显的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几次咨询,父亲均未露面。原来父亲由于忙于生意,很少有时间在家,即使回家,也很少和妻儿交流。家中教育事宜概由母亲负责。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心病”。
医生观点
在咬指甲、吮手指、剥弄手指的背后,往往反映了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需求未能获得及时满足。孩子在情绪焦虑、恐惧、孤独寂寞时,常常会以此行为暂时缓解自己的压力,获得安慰。因此,打骂和斥责只会加重问题的存在而无一益。对待孩子的“手指问题”,必须要全面评估父母和孩子的心理状况,解决存在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6岁孩子竟说“活着没意思”
门诊情景重现
带着王亮(化名)来看医生时,母亲几乎心力交瘁,“孩子最近老是讲‘活着没意思,还不如跳楼死了算了’这样的话,吓得我们全家都快崩溃了”。
王亮今年才6岁半,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开学,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经常侵犯同学,课堂上也缺乏自制力,搞恶作剧,令人头疼。父亲急了,就以打骂来解决。有一次同学告状,王亮作业没完成,还淘气。回到家里,爸爸边打边说:“天天让别人告状,打死你算了!”王亮当时就回嘴:“你们看我不顺眼,我不要活了!”据母亲说,此后只要父亲不在场,孩子在遭受责备时,这样的话也就脱口而出了。 1 2 3 4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