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走出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_婴幼儿用药须知
一个家庭,走出4个世界名牌大学的博士,令望子成龙的人们无不震撼。除社会的外在因素外,家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中央党校教授李振霞和金春明夫妇。在记者眼里,女主人年轻开朗,男主人淡泊儒雅,无论如何不敢想象他们竟是年近古稀之人。而他们的家,客厅干净温馨,卧室书山书海,怡人中透出一股不平凡的气息来。趁23日李振霞教授将来省会做“育子成材”的报告之际,本报记者赶赴北京,就一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她进行了专访。
误区一:施加压力大
现在有一些父母,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搞得孩子神情紧张,无所适从,结果适得其反。李振霞教授楼下有一个孩子,与她大儿子金煜是同班同学,俩人十分要好,成绩也不相上下。但高考考完后,成绩尚未揭榜,这个孩子就知道自己一定考不上。金煜很吃惊,就问:“为什么呀?你成绩一向很好的!”那孩子叹气说:“太紧张,我爸跟我说,‘你一定要考上,否则一切生活自理。’我这些天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怎么个自理法呢?我上哪儿去住呢?’”金煜说:“我爸就不是这样,他说,考不上就再复习一年,不要心存太大的压力。”成绩下来后,俩人分数果然悬殊很大,金煜金榜高中。李振霞教授说:“我们父母不能搞太多形而上的东西。”她坦承,平心而论,她虽然望子成才,有意识地教导他们,但从来没有想过他们必须个个都得是博士生,都得飘洋过海风华绝代。老大小时候是有名的淘气鬼,人称外号“小闹”,是打群架的孩子王,考大学时,他们夫妇也曾替他捏了把汗,一方面鼓励他,另一方面又非常正视问题,做好出现意外的打算。一旦考不上,就带他再复习一年,实在考不上,就考个技校,将来有一技之长,能给社会做贡献。他们常常教导孩子:“即使做清洁工的,也有做成全国劳模的,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误区二:减负两极化
如今提倡给学生减负,李振霞教授认为:减负是对的,但不能两极化!有的父母急于教子成材,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接近“素质教育”,于是一到周六、周日,琴棋书画、英语、武术等等马不停蹄地往孩子脑子里灌输,搞得孩子疲惫不堪,身心在经过一周紧张的学习后得不到有益地调节,造成恶性循环,结果成绩每况愈下。而另一种父母,则是一听说要“减负”,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减!减到孩子不学习了,甚至陪着父母打麻将。李振霞听一位海南的教师讲:学校响应“减负”的号召,将作业留到最少,但有的学生磨磨蹭蹭不好好做作业,不但在学校完不成,带回家后,依然不专心做,弄得晚上十一二点还做不完,好像作业堆成山,不明就里的父母一看急了,找到学校告状来,说学校不“减负”。李振霞认为:“其实许多基础知识是孩子成才必须具备的,也是为他日后掌握其他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它是人类智慧几千年积累的精髓,让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是有道理的,怎么可以随意就减掉了呢!” 1 2 3 4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