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bhbbs 发表于 2012-8-25 23:11:35

祥云县旅游景点简介

祥云县旅游景点简介
 
      祥云古城:
  县城旧城——洱海卫城,始建于汉唐,完备于元明,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古云南城”。这里有着中原文化的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构局,仿佛一枚方印,城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五层钟鼓楼即为“印把子”。古城还是红军长征过祥云的主要战斗、驻留地,整体凸显红军长征过祥云革命史迹、再现“明清古城”魅力、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红色
祥云旅游、古城古建筑旅游和商贸旅游景点。被誉为“昔日洱海卫,今朝不夜城”。
  水目山:
水目山景区座落于楚大高等级公路、广大铁路旁,距省会昆明约300公里、大理60公里、祥云县城20公里,是滇西地区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主峰海拔2627米,登水目山览群峰秀色蜿蜒,望前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民间文化的摇篮、天然的植物宝库。鼎盛时“衲子千余,从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经历代开发,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举世震惊、万众向往的佛门圣物“舍利子”,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又有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受戒、吴三桂问卜等历史记载和“锡杖涌泉”、“枯井取木”、“风洞购物”、“木犬守场”、“铁树开花”等历史传说。水目山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云南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祥云县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同时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成兼顾省内外团队旅游及本地附近居民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云南驿茶马古道:
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天华山:
  天华山又名南华山,史称“南华胜迹”,位于马街乡棕棚村。史料记载:天华山在城南五十里,双峰对峙,悬崖峻峭,有石龙倒挂,悬崖滴玉,三庵古洞,东西石楼诸胜,明御吏李素隐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议春秋心诀》。天华山道观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龙倒挂,宛如神龙从天而降,崖壁上镌刻有“云洱无双地,匡州第一山”十个大字。天华山风景区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观音洞、灶君洞、玉皇阁、罗汉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阁、王母阁)、悬崖滴玉、东西石楼8大胜景和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四大奇观组成。天华山最具特色景观为“石龙倒挂”,在上庵后绝壁上有两条钟乳石,一大一小形似两条石龙倒挂。每天正月初九庙会时举行隆重的石龙挂彩仪式,挂彩之人徒手附岩攀壁,将红彩挂于龙头,惊险叫绝,扣人心弦。是祥云主要风景名胜之一。
   天峰山:
 
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位于普棚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清华古洞:
位于县城南3公里的昆畹公路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岩溶洞,洞口向东,呈黄色,古色斑剥,宽80余米,高30余米,洞口右侧顶穹正中,仰视见尺余椭圆形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沿途四壁怪石嶙峋,或山峰、或动物,游人自可想象。主洞洞底甚为壮观,阔可容数千人,四壁石笋、石柱、石台天工自成,琳琅满目,西北面洞壁有一容单人躬身而进小洞,深不可测。明时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临洞考查;李元阳、郭松年、杨慎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此,洞口留下摩崖题该24处之多。清华洞素称“滇西第一洞”,现在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方便,是进入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门户。
       九鼎山:
  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位于祥云县城北10公里的象鼻乡、祥城镇交界处。九鼎寺宇初创于明洪武年间,经正德、嘉靖两度维修,清、民国两代又进行扩建,现寺宇包括土主庙、妙胜阁、华严阁、三教阁、弥陀阁、碧霞庵、古佛洞、毗卢阁、玉峰阁、千花台等殿阁。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并峙,也称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别为禁足、狮吼、揽霞、招鹤、峨眉、侍仙、中秀、递云、经台。洞有碧霞洞、观音洞、朝阳洞、弥陀洞、隐貌洞、羊毛洞等。九鼎寺前有九鼎山双塔,塔寺相映构成奇观妙景。登九鼎山顶,祥云坝子一览无余。每年农历2月初8为九鼎山“太子会”游客众多,历代游人不绝,是祥云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青海湖:
元代称青海,清代称青龙湖。位于祥云县城坝东南角,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长3公里,宽1.5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水深3米,湖区控制流域96.8平方公里,湖水向东流入中河。1960年经人工整修为小(一)型水库,库容700万立方米,可提灌四周田地7500亩。该湖风景秀丽,古时列为祥云八景之一,有“青海月痕”之美称。
祥云县旅游景点 --水目山         
    水目山景区座落于楚大高等级公路、广大铁路旁,距省会昆明约300公里、大理60公里、祥云县城20公里,是滇西地区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主峰海拔2627米,登水目山览群峰秀色蜿蜒,望前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民间文化的摇篮、天然的植物宝库。鼎盛时“衲子千余,从者如云,三千和尚,八百尼姑”。 经历代开发,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举世震惊、万众向往的佛门圣物“舍利子”,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又有徐霞客过访、林则徐专谒、担当受戒、吴三桂问卜等历史记载和“锡杖涌泉”、“枯井取木”、“风洞购物”、“木犬守场”、“铁树开花”等历史传说。水目山是研究云南佛教文化和南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为云南省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是祥云县佛教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同时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成兼顾省内外团队旅游及本地附近居民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祥云县旅游景点 --祥云古城
      
  县城旧城——洱海卫城,始建于汉唐,完备于元明,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古云南城”。这里有着中原文化的建筑构思,四街八巷的建筑构局,仿佛一枚方印,城中心矗立着雄伟的五层钟鼓楼即为“印把子”。古城还是红军长征过祥云的主要战斗、驻留地,整体凸显红军长征过祥云革命史迹、再现“明清古城”魅力、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红色祥云旅游、古城古建筑旅游和商贸旅游景点。被誉为“昔日洱海卫,今朝不夜城”。
洱海卫城
      洱海卫城即今祥云县城老城区。
      明代设立卫所制度,内地和边地均设置卫所。一卫统军五千六百人,长官为指挥使。卫所军兵单独列入军籍,家属为军户。在屯的军士为正军,子弟称为余丁或军余,正军出缺,由军户子弟补充,卫所军制是世袭制,也是职业兵制。军队的武器装备、军装及军粮由官府供应,军户家小的生活则靠屯田生产维持,按日发粮。边地卫所军士十分之三守城,七分屯种。卫所和军屯适应防御北边等边疆稳定秩序的需要,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边地有重要作用。
      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四月置洱海卫于今祥去县城,并由都督冯诚等督建洱海卫城。原为土筑,后改砖筑。城设四门四街九巷,中央为钟鼓楼形似大印。现存东门镇阳门城门洞。门洞用大型长方型砖砌筑而成,深约14米,洞顶作拱券形。洱海卫城中央的钟鼓楼和东南西北四条主大街的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街道两旁饭馆酒巴商肆颇具古朴风貌。洱海卫城在康熙年间被撤销,此城改为云南县城。洱海卫城现为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在云南边疆实行的卫所及军屯制度,连同民屯和商屯,缩小了同内地生产力的差距,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至今,大部分云南汉族都源自当年的屯垦戍边。
祥云县旅游景点 --云南驿茶马古道

  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公里,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在西南丝绸路上绝无仅有。“彩云南现”的美丽传说更为云南驿增添了绚丽的光彩,是祥云独俱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之一。
梦回马帮,云南驿
         公元前109年,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地云南驿进入西汉版图,为云南县。
       蜀汉时设立云南郡,郡府在云南驿。
       元代,设置云南行中书省,从此,“云南”成为一省之称,延续至今。
       清代,云南驿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华的驿站。每天从云南驿经过的大小马帮二三十旗,大的马帮有三百多匹头。这些东来西往的马帮往东驮运皮革和药材,往西驮运茶叶、布匹、食盐和百货等。为供给这些马帮歇息和住宿,云南驿建立马店二十多家,最大的可歇息骡马三百多匹头,一天供给几千斤草料。这些马店主要分布在古驿首的东西两端,而古驿道的中间商铺林立,为过往马帮置办各种货物。
       二战期间,云南驿成为中印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由此通过。
       云南驿机场是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也是中国空军第38站驻地和从杭州迁来的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校址;飞虎队的飞机从这里起飞,出击日军。古驿道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开设了著名的华美餐厅、纽约餐厅等。
       现在,云南驿长达1.72公里的青石板古道仍保存完好,古驿道两边的古老民居仍为今天已不多见的云南汉族传统的一门一窗一铺台式样。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云南驿于2003年12月1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旅游区,供人们缅怀历史,感受茶马古道千年商旅文化。
云南古镇--云南驿
      在滇西高原与滇西横断山脉相交的云南省祥云县是云南之源,被称为“古云南”和“小云南”。境内的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省中“云南”的原称。祥云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也称古云南,境内,有一颗镶嵌在西南古丝绸之路上的耀眼的明珠———云南驿。“云南”二字正是源于此。
  今天祥云的「云南驿」一名,保留了二千一百一十二年的历史,“汉武帝无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彩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及置云南县。”自公元前122年至今的2000多年间,有史可考的“彩云南现”不下10余次,盛有“彩云之乡”的美誉。也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西汉时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云南驿是境内最早的县治驻地,在此设置了云南县;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置云南郡,治理机构即设在云南驿,云南驿是云南郡治与云南县治的同驻地,云南驿作为蜀国南中七郡之一,为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58年;南诏时期,云南驿为云南赕所在地,并设置有军事机构云南节度;唐贞元年间,是云南驿的鼎盛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天宝九年(750年)的128年中,云南驿为西宗州与宗居县的州、县治同驻地;元代,元和元年(806年)至宪宗五年(1255年)共449年,云南驿一直是南诏国及大理诸国的云南赕治驻地,政府在云南驿设置云南州,当时的云南驿是滇西第二大治;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云南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南,另筑新城于今祥云县城,结束了云南驿从西汉至明初近1500年间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县、郡、州、赕或军事管理机构节度所在地的历史, 民国7年(公元1918年),因省县同名才改称祥云。但是云南驿的名称却一直保留了下来。从时间上来说,“云南驿”最早将“云南”作为地名,是云南省省名的起源。 “云南县”一名改作“祥云县”以后,唯有“云南驿”把“云南”一名保留至今,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云南驿站现虽已荒废,但仍然保存了不少作为驿站时期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由民居、商铺、旅店、马厩等组成的古朴城镇风貌,古代丝绸茶马驿道的道路遗迹,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旧地及遗物等等。
最后的“马锅头”
  因彩云南现而得名的云南驿,作为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已有着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这座古老的驿站,一条青石路从遥远的中原蜿蜒而来,穿过古镇又逶迤而去,渐渐消失在茫茫的群山和云海之间。街道两旁显得十分陈旧而萧条的铺面和街心中的“引马石”上依稀可见的马蹄印仿佛在印证着那段正在消失的历史。一位年事已高的老掌柜依在自家年久失修的店门口,哼着忧伤的“赶马调”,回味着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多少年来,途经云南驿的商贾马帮络绎不绝,过往客商熙熙攘攘,小镇格外热闹和繁忙,大大小小的马店曾经发展到三十多家,云南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南丝绸之路上漂泊的马帮的家园。
  现在还健在的钱家第四代掌柜钱家定回忆说:“那是让人难忘的日子。傍晚,伴随着落日的余辉,一队队马帮在叮当作响的马铃声中,进驻这座古老的驿站。天还未黑,客房就住满了南来北往的赶马人,他们虽然已经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一整天,仍饶有兴致地聚集在一起,一面喝着香喷喷的烤茶,一面吹嘘着各自在路上的见闻和奇遇,奔走了一天的骡马大口大口地吞嚼着草料,不时地打着响鼻……
  迎着次日的黎明,在一片吆喝声中,一批批驮着各种物资的马队又匆匆奔向它方。
  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的抗战物资通过云南驿运送到了抗日前线,云南驿也因此而更加奠定了西南交通重镇的地位,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火车、飞机和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马帮原始的运输功能已经成为历史,云南驿便是见证云南交通史的驿站。
  在云南驿,不仅有许多人家开马店做生意,还有许多的男人从事赶马的生涯,他们长年累月地跋涉在崎岖不平的古代驿道上。赶马人的首领被称为“马锅头”,今年76岁的刘云鹏就是古镇上健在的最后的“马锅头”。
  当地有这样一首“赶马调”唱到:“砍柴莫砍苦葛藤,有女莫嫁赶马人。”多少年来,赶马人冒着土匪抢劫和染上顽疾的危险,风餐露宿,长年奔走在深山密林,受尽了煎熬,有许多人将自己的白骨抛在了被称为夷方路的古丝绸道上。如今,当年马店客栈掌柜的传人开起了宾馆、酒店,“马锅头”的后代们开上了汽车跑运输,云南驿依然是一个热闹的小集镇。人们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古老的小镇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一个见证历史的旅游景点。
祥云县旅游景点 --天华山
  天华山又名南华山,史称“南华胜迹”,位于马街乡棕棚村。史料记载:天华山在城南五十里,双峰对峙,悬崖峻峭,有石龙倒挂,悬崖滴玉,三庵古洞,东西石楼诸胜,明御吏李素隐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议春秋心诀》。天华山道观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龙倒挂,宛如神龙从天而降,崖壁上镌刻有“云洱无双地,匡州第一山”十个大字。天华山风景区由仙床云卧、石龙倒挂、石屋天窗、石珠夜明、诸葛营寨、古洞三庵(观音洞、灶君洞、玉皇阁、罗汉洞、四官洞、玉皇洞、太子阁、王母阁)、悬崖滴玉、东西石楼8大胜景和豆大天、仙人脚印、石虎登山、石钟石鼓四大奇观组成。天华山最具特色景观为“石龙倒挂”,在上庵后绝壁上有两条钟乳石,一大一小形似两条石龙倒挂。每天正月初九庙会时举行隆重的石龙挂彩仪式,挂彩之人徒手附岩攀壁,将红彩挂于龙头,惊险叫绝,扣人心弦。是祥云主要风景名胜之一。
祥云县旅游景点--天峰山
又名玉笋峰,俗称老君山。位于普棚镇镜内,主峰海拔2578米,山体呈金字塔状,地势险峻,有高耸其巅,万山拱伏之势。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供祀太上老君,故名老君殿。右有石雕功德坊,穿坊而入为雄伟的玉皇阁。下层为长方形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造型。天峰山是一座以道教为主教,三教合一的建筑群,其中尤以木雕刻著,有“南来道教第一山”,是祥云县的道教名山和主要风景名胜之一。天峰寺外森林茂密,每逢农历2月15日,为普棚天峰山“歌会节”,周边彝族同胞来此“打歌”,众及万人。
祥云县旅游景点-- 青海湖
  元代称青海,清代称青龙湖。位于祥云县城坝东南角,因湖水清澈得名。湖长3公里,宽1.5公里,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水深3米,湖区控制流域96.8平方公里,湖水向东流入中河。1960年经人工整修为小(一)型水库,库容700万立方米,可提灌四周田地7500亩。该湖风景秀丽,古时列为祥云八景之一,有“青海月痕”之美称。
祥云县旅游景点 --清华古洞
    位于县城南3公里的昆畹公路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岩溶洞,洞口向东,呈黄色,古色斑剥,宽80余米,高30余米,洞口右侧顶穹正中,仰视见尺余椭圆形亮光通山顶,称“碟大天”。沿途四壁怪石嶙峋,或山峰、或动物,游人自可想象。主洞洞底甚为壮观,阔可容数千人,四壁石笋、石柱、石台天工自成,琳琅满目,西北面洞壁有一容单人躬身而进小洞,深不可测。明时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临洞考查;李元阳、郭松年、杨慎等历代官宦、墨客多次游此,洞口留下摩崖题该24处之多。清华洞素称“滇西第一洞”,现在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交通方便,是进入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门户。
禾甸万寿寺
  在祥云县禾甸乡新泽村西北万寿山上,山因寺得名。寺由南诏酋长杨实隆之后杨惠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后历有修建。大殿单檐悬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檐廊装修古朴典雅,为清康熙年间的遗存,两厢是传统民居木构建筑。万寿寺地处丛林之中,院中花木茂盛,每逢正月初一万寿寺香会,远近香客盈门。1983年公布为祥云县文物保护单位。
祥云县旅游景点--九鼎山
 
  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位于祥云县城北10公里的象鼻乡、祥城镇交界处。九鼎寺宇初创于明洪武年间,经正德、嘉靖两度维修,清、民国两代又进行扩建,现寺宇包括土主庙、妙胜阁、华严阁、三教阁、弥陀阁、碧霞庵、古佛洞、毗卢阁、玉峰阁、千花台等殿阁。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并峙,也称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别为禁足、狮吼、揽霞、招鹤、峨眉、侍仙、中秀、递云、经台。洞有碧霞洞、观音洞、朝阳洞、弥陀洞、隐貌洞、羊毛洞等。九鼎寺前有九鼎山双塔,塔寺相映构成奇观妙景。登九鼎山顶,祥云坝子一览无余。每年农历2月初8为九鼎山“太子会”游客众多,历代游人不绝,是祥云著名风景名胜之一。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祥云县旅游景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