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病愈宝宝的“心理病”_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FONT size=2> <FONT color=#00007f>妞妞是个性格开朗、活泼大方的小朋友。前段时间,因为患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又在家里休息了两个月,当她再次跨进幼儿园大门时,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整天坐在教室一角,闷声不响,羞答答、怯生生,动不动就眼泪汪汪,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得了一场病,这孩子的脾气、性格就都变了? <FONT size=2> 其实,这种性格的改变反映了孩子心理上的缺陷。患病,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身体康复后,性格变得任性,乖张或添上一些怪癖颇为常见。<FONT size=2> 孩子患病后,往往倍受家人、亲友、老师的爱怜,有时近于娇惯。大人百依百顺,事事由着孩子来,无形中助长了他的任性。病情好转后,孩子仍然企求得到家长的这种关心,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撒娇、发脾气。另外一个因素是,对孩子来说,医院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患病住院后,那里的设施、医护人员的着装,都和平时见到的不太一样,检查、治疗的过程,也大大改变了孩子的生活方式。他们往往因此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年龄小的孩子会感到恐惧,大哭大闹;大一点的孩子则表现为焦虑不安……
<FONT size=2> <FONT color=#007f00>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患病以后又患“心病”呢?
<FONT size=2> 1.家长应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解释生病的缘由,告诉他到医院看病、治疗的重要性,减轻其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渐渐适应陌生的环境。孩子患病后,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扰乱,精神、体力均受到影响。对他们多些关心、照顾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一味迁就,注意在给孩子治病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FONT size=2> 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对于病程长,需要久治、久养的孩子,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好起居生活,避免养成懒散习惯。孩子的饮食需要特别照顾,但不可过分迁就。除了医生要求不宜进食的食物外,应尽可能“杂食”,食谱广泛可以避免营养短缺或过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抗病能力,不过,应避免因过份贪玩而疲劳。
<FONT size=2> 3.尽可能让孩子生活自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疾病恢复情况,要求他达到同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对于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保持乐观情绪、缩小与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P><FONT size=2> 4.调剂好孩子的精神生活。孩子生病后活动的空间减少,可根据孩子不同年龄创造条件,使他有适当的游戏、学习活动。例如,准备的一些玩具,一块小型魔术黑板,孩子无聊时,可以玩玩,或在魔术黑板上随意涂抹,还可以准备些书,让孩子看,帮他收集一些他关心或感兴趣的东西让他欣赏,尽可能让他不觉得孤寂、无聊。 1 2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