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_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临泽县鸭暖学区曹庄小学(一)吮指癖
《家庭教育》杂志编辑部1993年曾做过一次调查,约有20%的幼儿3岁后仍有吮手指的习惯,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年轻的父母。
吮手指在婴儿期比较常见,应属正常现象,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就成为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吮手指会引起肠道寄生虫病,会造成牙凳畸形,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会使孩子手指骨骼变形。由于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批评、同伴的非议,所以孩子往往从公开的吮手指转到暗地吮吸,造成孩子的紧张情绪。
造成孩子吮手指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婴儿时期缺少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其吮吸的需要;有的孩子是由于缺乏成人的关怀和爱抚,导致孩子用吮手指来抑制饥饿和自娱自乐。
对待有吮指癖的孩子不能用吓唬、打骂或在孩子手上涂苦药或包裹手指的方法,这些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恐惧的心理,即使戒掉了吮指习惯,也还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正确的方法应是更多地关心爱护孩子,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他讲道理,晓以利害,加以引导;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应积极引导他参加一些游戏活动,用他喜爱的事物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以达到冲淡吮手指的欲望,逐步帮助其改掉吮手指的不良习惯。
(二)口吃
口吃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1、连发型。连续重复某个字音。2、伸发型。把某个字音拖长。3、阶发型。反复说一句转接口语词而不见连贯的话。幼儿期口吃,多见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次之,而且一般都是从第一种发展到第二、三种类型而越趋严重的。由于口吃影响到正常地与人交往,所以口吃的孩子常常遭人嘲笑而变得自卑、孤独、易激动和焦虑,也可能产生学习困难。
口吃的原因很复杂,除与遗传和生理因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口吃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事实表明,口吃是在儿童受惊、被严厉斥责或惩罚、家庭失和、环境突变、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等情况下发生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态度过严、压力过重也是造成孩子口吃的原因。学龄前的儿童好模仿,如果在其周围有口吃患者,孩子也很容易因模仿而口吃。
根据上述原因,矫正口吃的办法应是消除引起口吃的病理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如果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应做到:不要过分地注意或议论孩子的口吃,更不要模仿、嘲笑或严厉地强迫他矫正。不要硬让习惯用左手的孩子突然改用右手做事。要多给孩子温暖和关怀,不要对其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尽量减少和消除引起孩子精神紧张的因素。如果这样仍不能制止口吃,成人可耐心地采取一些具体的言语矫正法来帮助孩子。如,进行正确的发言示范;让孩子注意听别人讲话;设计特种练习;分散孩子害怕口吃的注意力;由易至难地训练。 1 2 3 后1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