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bhbbs 发表于 2012-8-25 23:28:42

云龙虎头山,冲天道气在石上

云龙虎头山,冲天道气在石上

云龙虎头山以奇、险、秀、雅著称,登临其上,则可在奇石之上,体察冲天道气。


虎头山位于云龙县城之南,海拔近2000米,因山形酷似虎头而得名。山中石崖嵯峨,林木稀疏,结构以石为多,土壤稀少,因此悬崖壁立,多有奇观异景。清代以来,被辟为道教名山。在山中修建了众多的道观殿字,大多数殿宇都是在悬崖上凿成的,巍峨壮观,就连殿宇的塑像也多数是用石雕成的,石壁上还有众多的石窟、石室、佛雕、书刻等,独具地方民族特色。

自虎头山山门,沿数千级石阶攀登而上,穿过林翳石梯,一棵榕树扑眼而来,一座石台在榕树的覆盖下吸引着你乘凉,这是上花台,树荫下有石桌、石凳,旁边有座六角亭,在这里可以稍作小憩,亦可临栏观看县城全貌;沿石路继续前行,就到了人称“石扇”的大石面上,这条大石面长达三百米,宽约五十米,样子就象展开的一面扇子,故而得名,扇面十分干净,一尘不染,前人诗云:“天工人巧百千变,扇面青山山画扇。万里风凉咫尺间,一尘不染见真面。”

过了“石扇”,就到了“云深石峭”的张仙祠,进入祠内,苔草绿阶,轻风徐徐,行路辛劳,顿时消失。转入前殿倚栏西望,观音坛悬挂深涧西侧崖壁,纯阳祠、观音龛、南极老人祠,层层依崖构凿,玲珑奇巧。苍松翠竹,各有姿态,装点着这奇险的石山。张仙祠下的石壁上有摩崖“第一山”三个大字,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手迹。

出张仙祠沿石梯往上爬,寿星祠、弥勒龛、财神殿、三官殿、太子阁依次可见,其内部陈设和外部的石坊、护栏,大多依山就崖因形取势雕凿,或用石头打制砌构,设计奇巧,造型大方。财神殿西侧的石壁上,有一个巨大的草书“虎”字摩崖,笔力遒劲,字径三米五,从起笔到落笔,一气呵成,有虎头、有虎纹、有虎尾,活脱脱就是一只老虎,相传是道光皇帝御笔。

过太子阁,一扇石门出现在眼前,入门只容一个人进出,就到了虎头寺,虎头寺建在巨石之顶,坐南朝北,有前后两殿,后殿为大雄宝殿,前殿为桂香楼。后殿内有三尊金身大佛,名家书画悬挂在壁,庄重圣洁。在前殿的楼栏上,依栏远眺,三面青山扑眼而来,整座县城历历在目。前殿檐下有“洞天高朗”四个大字,远远可见。虎头寺北临悬崖,巨石突出,有凌空欲飞之势,松涛阵阵,风铃悠悠,令人产生无限诗情。寺后有两棵老榕数,粗大高大,枝繁叶茂,树荫覆盖数百平方,下有石桌石凳,是驻足休憩的好地方。

虎头寺东的松林里是王母寺,虎头寺上方百于米是老君殿,两个地方都有塑像,花草树木,各有特色。寺西是以石为底的深涧,西侧是人工砌的千级石梯,有十二生肖雕刻,涧内有围坝拦成的水潭,一个叫“虎泉”,一个叫“龙池”。

虎头山历来就是云龙胜景,据《虎山碑记》载:“层峦耸翠,高临碧汉之间;飞阁流丹,杰出青云之表。”近年来,虎头山经过修缮,新建了许多凉亭,石阶如长龙,贯穿始终,形成山水相依、亭阶相连的格局,新老建筑相得益彰,特别是石坊和亭子都有对联,让人领略无限的文化内涵。


虎头山十景:

1、石上仙踪。虎头山地质为一亿多年前白垩纪形成的砂岩,整个山体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由于千百年的风化剥蚀,在这片岩石表面上出现了许多神奇而形象的天然纹迹,如仙人扇、仙人床(或禅坐留踪)、仙人脚印和石鱼、石鳖等,古人谓之石上仙踪。

2、隔岸南海。虎头山前两溪拱绕交汇处有摩崖,是宋人米芾笔迹:“第一山”。过“寿光桥”,有一石香亭,正对着隔岸山上的“普陀岩”,遥见石窟中有南海观音菩萨像,又有紫竹林,谓之“隔岸拜观音”。

3、道院仙风。明代武当道祖张三丰入滇弘道,据野史称:“(洪武)二十八年春,三丰入云龙,居虎山”。虎头山第一座道观即张仙祠,张三丰的塑像一表道骨仙风,前有楹联:“邋遢自称名只爱一蓑一衲;神仙随脱化不忘斯世斯民”,足见张仙之风格和道绩。大殿前有地藏宫,殿侧有地母祠。

4、虎头神殿。在张仙祠后顺石级登山,沿途石蹬迂回曲折,所经寿仙祠、弥勒殿、财神殿、三官殿、太子阁(又名送子观音殿)等石窟石观,多有石雕塑像,均奇巧精致,工石艺术高超。更有天然巨石似虎头突兀而出,其侧财神殿石联云:“聚得余霞都是宝,点他岩石可成金”,寓景观与祈愿为一。傍边又有两米多高“虎”字摩崖,据传是清代云龙人杨名飏任陕西巡抚时道光皇帝的赐笔。三官殿有主管“赐福、消灾、解厄”的天、地、水三位道教主神像,观音殿内有杨名飏所撰写的风景山水诗十余首。


5、洞天高朗。经虎头巨石再攀登险磴而上即为虎头寺。这里旧称三清殿,前殿称桂香楼,供奉有真武大帝,大楼建在悬岩之上,顶部悬匾书“洞天高朗”四字,眼下可俯瞰云龙县城全景。后殿现为大雄宝殿,殿内塑有“三身佛”即释迦牟尼佛及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殿前有佛教护法韦驮菩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龙虎头山,冲天道气在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