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bhbbs 发表于 2012-8-25 23:28:42

大理云龙风光

大理云龙风光
概况
云龙, 地处滇西横断山南麓的澜沧江纵谷区 , 位于东经98 ゜ 52 ˊ至 99 ゜ 46 ′和北纬 25 ゜ 28 ′至 26 ゜ 23 ′之间。云龙,得名于澜沧江, 因“澜沧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故名。
  云龙,历史悠久 ,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设“比苏”县 , 这里曾经是古盐井开发要地。
  全县总面积 4400.95 平方公里。东邻洱源、漾濞县,南靠永平、保山市,西界泸水县,北接兰坪、剑川县。全县辖果郎、宝丰、关坪、团结、检槽、长新、表村、民建 8 个乡和石门、漕涧、旧州、白石 4 个镇 , 共 87 个村民委员会 ( 居委会 ) 。有白、汉、彝、傈僳、苗、回、阿昌、傣等 20 个民族。 2001 年末总人口 196916 人 , 其中非农业人口占 8.39%, 少数民族人口占 84.99%,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3.72 ‰ ,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44.68 人。县城石门镇距州府大理市 158 公里 , 距省会昆明 518 公里。
  云龙属大陆性副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怒江在西面绕边境而过 , 澜沧江、沘江由北向南流经县境 , 怒山山脉、云岭支脉由北向南延伸。山川东西并列,河床深切,形成高山、峡谷相间地貌形态。海拔最高点是表村乡的拉嘛枯山 3663 米,最低点是民建乡的红旗坝 730 米,相对高差 2933 米。年平均气温 15.9 ℃,年降水量 888.6 毫米。
  云龙位于三江并流区,气候宜人,森林植被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高,农产品种类较多。

气候
海拔最高点是表村乡的拉嘛枯山 3663 米,最低点是民建乡的红旗坝 730 米,相对高差 2933 米。年平均气温 15.9 ℃,年降水量 888.6 毫米。
购物
中草药材品种繁多,蕴藏丰富。珍稀名贵的有云黄连、青贝、天麻、冬虫夏草等 12 种;原料药材有地不容、三棵针等 16 种;大宗药材有茯苓、猪苓、当归、防风、首乌等 24 种,总蕴藏量为 221.97 万公斤。森林野菜,主要品种有山嵛菜、树花菜、树蝴蝶、金叶菜、竹叶菜、大白花杜鹃、沙松尖子等,年产量 10 万吨以上。年产芸豆 1000 吨、腰豆 350 吨、牛肝菌 420 吨、南白瓜子 1000 吨、油葵 1200 吨、蓖麻 4000 吨。还有大量的苦荞,并成功进行了开发。
大理云龙桥(江山胜迹)
  在云南大理市西北约40公里处的澜沧江支流———漾濞江上,有座古老独特的铁链桥———云龙桥(见图)。此桥,是西南古丝绸之路之一的“博南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桥。桥体属铁链缆吊木仓结构,桥面高出江面约13米,桥面宽3.2米,桥面净跨39.3米,桥面为并列的8条铁链上铺设栗木板而成,桥面两边各拉一铁链为扶手,两岸各设桥亭一间。
    此桥确切的建筑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旅游时(明崇祯十二年三月),曾经记录此桥:“依东山西麓北行三里许,抵漾濞街,居庐夹街临水甚盛,有铁索桥北上流一里”。以此推断,此桥应当建于明崇祯前,已有约500来年历史,实属大理境内不可多得的古桥名胜。1988年,此桥被大理州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至今云龙桥上仍人马不断,是通往山区重要通道。

大理云龙白族民居建筑白家印象
民居建筑艺术可以充分展示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和文化特色。在云龙,丰富多彩的民族民居建筑艺术就是当地民族文化的结晶。
云龙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云龙境内的民族以白族人数最多。白族民居,在山区多为“井干式”建筑的木屋,俗称“垛木房”,房子四壁用圆木架叠垒成,顶上覆盖用篾条编结的小木板。房屋往往依顺山坡修建,多为两层,上楼下厩。房内有火塘,床铺围火塘而设。在河谷地区多为瓦房,形式多为“一正两耳”:即一栋正房,两侧耳房,内围“天井”,又称“三坊一照壁”。盐井地区经济较富裕,建筑样式多为“四合一天井”,即为一栋正房,两侧有耳房,前方还有一房,中间有一天井。无论是“三坊一照壁”还是“四合一天井”,一般都是一楼一底的楼房。正房楼称大楼,为一个大开间,祖先祭堂多设于此;楼下分为三开间,正中间为“堂屋”,一般作客厅用,两边用来作卧室。按白族的习惯,开大门不能见正堂屋,要在大门前再建一堵照壁。
    云龙山地白族是一个擅长于建筑的民族,建筑工艺的最大特点是实用和装饰的和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要数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诺邓,诺邓村位于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所有的民居几乎都建筑在山坡上,有些地势陡峭,因而建筑墙基石脚就垒起高大的石台,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清代云龙知州王符写道:“峰回路转,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篁密植,烟火百家,皆傍山村舍,高低起伏,参差不齐。如台焉,如榭焉,一瞩而尽在眼前。”村中道路街巷都因山就势,纵横交错,清一色的石板铺就,且十步一阶、五步一阶,谁也数不清全村总共有多少级石台阶。这里的民居建筑讲究门、窗、梁、柱、檐雕刻图案精美,且各显特色,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像的两家来。诺邓民居建筑中“大门”式样最为丰富,其风格气派富丽而不失文雅。
大理云龙天池
  ??从云龙县城沿着婉蜒的公路西行20余公里,便在森林茂密的山间看到一池碧水恬静安祥地躺在群山的怀抱中,这就是滇西有名的高山湖泊五宝山天池。
  天池海拔2551米,水面约为1.5平方公里,周围的五宝山,森林茂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原生的云南松林保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池畔环境幽静,周围山峦叠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风光四季不同,使人仿佛置身于变幻的画卷之中。
大理的古老廊桥
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现在还保存着两座古老廊桥,又称风雨桥——通京桥和彩凤桥。它们不仅造型独特:大跨度弓形结构、全木质桥体单孔,横跨澜沧江支流,桥面是像房屋样式的桥屋;而且还具有通行、避风雨、休息等多种功能。
  通京桥坐落于距大理州云龙县城北约38公里的大波罗村,因而又名大波罗桥。据资料介绍:此桥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桥身为伸臂式单孔木梁桥,全长40米,宽4米,净跨径29米,高12.5米,桥的建造方式为用木方从两岸层层向河心挑出,中间用长12米的5根横梁衔接,上铺木板组成桥面。桥上建瓦顶桥屋,桥内两侧平置两排木板供人歇息,桥外两侧用木板遮挡。桥两端建有牌楼式桥亭。通京桥建筑雄伟壮观,是当今大理州境内单孔跨度最大的古桥,1998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彩凤桥坐落于云龙县城北约70多公里的顺荡村,据史料介绍,此桥约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1644年),后经多次维修。桥的建造采用木方交错层层叠压,从两岸桥墩由下层至上层逐级往桥心挑出,于相距9米处再用横梁衔接,然后铺上木板成桥面。桥面覆盖房顶遮风避雨。东面桥亭内立有《云龙州官告示碑》,是清乾隆四十七年颁布的,以此警示过往人客马帮注意保护桥梁事项。
  目前,此两桥不仅保存十分完好,而且每天都有无数当地群众、游人和牛马从桥上通行。
大理云龙百草园
大理云龙百草园始建于2001年夏,坐落于“中国莲瓣名兰之乡——云龙”县城美丽的虎山脚下,狮尾河之滨,依山傍水,风光无限,兰园因其主人为医学世家而得名。
兰园从创建至今发展迅速,在兰界前辈和广大兰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现已成为拥有1500余盆,近十万苗兰花的莲瓣兰种养基地。兰园分三部分:生态兰园依仗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大量濒临灭绝的珍贵兰花资源在此得以休养生息、蓬勃发展。精品兰园收集数百盆千余株云龙各类精品兰花。下山兰驯化种植园抢救性地收集云龙的野生兰花资源,现栽种了云龙本地野生兰花近5万余株。
至2004年底,大理云龙百草园已收集三江红荷、观音献宝、二红素、雪里红素、沧江梅型荷、漾江荷、大雪素、小雪素、各类莲瓣素、水晶素、绿素、大荷瓣素、云龙素荷、维西太白素、赤壳素、金飞燕、恨天高、大、小荷瓣、彩心荷瓣、彩心荷型瓣、云龙红荷、遂育红荷、以及莲瓣、豆瓣中透艺、边草艺、镐艺、水晶艺及奇花、蝶花以及各类红、黄莲瓣系色花。
“中国莲瓣名兰之乡——云龙”百草园目前已将兰花事业作为一个产业,正在向规范化、规模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百草园将借兰养德,以兰交友,秉承诚实、守信的工作风范,广交国内外一切爱兰之士,逐步形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的格局,其成就将会越来越大。
大理云龙秀美风光吸引大批中外游客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6-09-21 )

    近年来,大理州云龙县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做强做大旅游产业。云龙风光独具魅力,有风光秀美的高原湖泊天池,有举世无双的天然太极奇观,有千年白族古村诺邓,有雄壮巍峨的虎头山。绿水青山环抱整个县城,县城内2公里的绿色长廊把整个县城点缀成花的海洋,在虎头山上鸟瞰云龙县城犹如人间仙镜。
    今年来,一批批旅游观光者纷至沓来,在云龙现成随时可看到美、英等国家的游客。今年l至9月共接待中外游客11万多人,旅游收入达1980多万元。云龙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杨晓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理云龙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