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ikuku 发表于 2016-7-14 23:11:46

心灵需要沟通——记我的第一次家访_幼儿园教师家访总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合力,用心沟通。

——题记

工作仅一年的我,对于家访总有一点胆怯,害怕家长的冷淡,害怕面对面时的无话可说……但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我必须勇敢踏出这一步,拉近老师与家长、与孩子的距离。那第一次家访情景,似乎还在我的眼前。

小沈同学是我们班一个内向又好动的小男孩。由于他父母分居,母亲又在市区工作,仅周末回趟家,平时他的学习、生活都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所以对他多少有些溺爱。孩子刚开学时,就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好动,课上注意力仅能坚持两三分钟,手中的一切似乎都成了他的玩具。上课听讲是这样,下课做练习更是不抓紧时间,其他同学当堂能完成的作业,他从来没有完成过。

在经过几次电话沟通后,我觉得家长对孩子有些放弃,他奶奶说“看来孩子只能这样了,是多动症”。虽然,我极力劝导说孩子的成长是应该有个过程的,我们应该要有耐心。可是,毕竟电话的沟通并不太容易说服他人。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对小沈同学进行一次家访。

周五傍晚,我打了个电话到小沈家,告知他奶奶周六想对小沈进行家访的事。没想到,他奶奶欣然答应了,怕着会被拒绝的心一下有了着落。清晰地记得那晚,我整理着关于小沈的资料,想着要和他家人交流的内容,并暗暗下定决心:通过这次家访,一定要让小沈有所进步,让他的家人重拾对小沈的信心。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为家访做了最后的准备。饭后,我骑车来到了小沈家。小沈奶奶带着小沈很热情地在楼下迎接了我。

针对小沈家的情况,我并没有过多地去说小沈的不是,而是努力将小沈在校的“优异表现”,比如爱劳动、乐于助人等优点讲给他的家人听。原本见我的到来还略有羞涩的小沈,听我这么一说,顿时把背挺直了许多。我建议家长:以鼓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认真学习,每当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时,都不要忽略了表扬,甚至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

小沈奶奶跟我说了她的难处,她真诚地告诉我,他们并不是不想管孩子,而是家里还有一老人需要照顾,对小沈付出的精力真的很有限,另外在教育孩子时也真的缺少耐心。这时,我就敲响小沈的警钟,让他试着用换位思考的角度,想想家人对自己的付出。至今,我仍记得那时小沈留下的愧疚的眼泪。同时,我也对小沈的家人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们可以多给小沈一次机会,让小沈证明自己能做好。我们互相交换着意见,互相探寻着更有利于小沈发展的路径,就像朋友一样聊得很开心。

随后,小沈带我参观了他的房间。在小沈奶奶和小沈的讲述中,我进一步了解了家中的小沈。临走时,小沈奶奶感谢了我的到来,并保证日后一定多与我交流沟通。

回家的路上,我开心地笑了。我知道我的家访定会有所成效,小沈一定会向他答应我的那样,慢慢进步。

面对面地交谈,让我感到家长和老师间的距离感消失了。老师来到孩子家中,一方面有利于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另一方面家长在自己的环境中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有利于老师和家长互相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老师要用心去沟通,去做好每一次家访,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灵需要沟通——记我的第一次家访_幼儿园教师家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