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hop 发表于 2017-2-14 17:26:00

龙陵县豆粉夫妻的创业梦

在龙陵县龙山镇龙山社区上路小区的一间作坊里,记者见到了一对小夫妻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豌豆粉,灶台上的一口大铁锅热气氤氲,丈夫正在搅豆粉,一旁的妻子则忙着拎着桶往锅里兑豆浆,3岁多的小儿子煞有其事地往灶洞里添柴,夫妻俩不时说着开心的话儿,漾起一串串欢笑声,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作坊的男主人叫段泽平,今年32岁。2003年,从小就帮着父母亲在豆粉坊打下手的段泽平和初中同学李玉苍喜结连理。婚后,为了做活家庭经济拓宽增收路子,夫妻俩全盘接手了豆粉生意,让父母亲改行做腌辣菜加工买卖,拧成一股绳奔富路。
做豌豆粉是个力气活儿,把泡胀的豌豆在手磨上磨成浆过滤后再放到大铁锅上用火煲,出锅是稀豆粉凝固即干豆粉。每天凌晨必须把稀豆粉拿到各供货摊点作为早点上档,干豆粉每天分上午、中午、下午3次送到客户手中,干这个行当整天都得连轴转,起三更、睡五更是每天的工作常态。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收入很稳当,日子在平淡中一天天过去。
颇有经营头脑的妻子对龙陵城区的豌豆粉市场做了一个市场调查,把经营目标定位在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扩大经营链的目标上,投资10多万元购置了1台打浆机、让钢磨“下岗”,打浆机“就业”,完成了从石磨、钢磨、到打浆机的更新换代,解放生产力,添置了1辆三辆摩托车和1辆微型车及部分加工设备,铆足劲致富奔小康。
段泽平夫妇以家传制作技艺,热情周到的服务,着力打造“泽平豌豆粉”品牌,赢得消费者好口碑,经营版图逐渐扩大,产品还辐射到县城周边部分村寨,每年营业额达10多万元。
2011年,为了做大家庭产业“增值版”,段泽平投资50多万元购买了1亩土地,建起了10格标准化猪厩及附属设施,购买了4头能繁母猪,把养猪规模扩大到50多头,用豆渣喂猪,不喂含有添加剂的猪饲料,出栏的肥猪受到消费者青睐,被两户生猪屠宰户定为供应商,每年出栏30多头,创收5万多元。
2012年6月,一场罕见的生猪蓝耳病在段泽平的猪群里蔓延,存栏的20多头猪死了10多头,几年的积蓄付之东流。面对危局,段泽平安慰妻子:“自古创业多艰险,跨过沟坎是平川,我们绝不能轻言放弃”。
“没有文化的农民是短视农民,很难干成大事。我必须要学文化学科技,争取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理好这份产业。”劫难过后,段泽平痛定思痛,决心重新做回学生。此后,段泽平拜镇兽医站和社区兽医室的两位兽医为师,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系统学习生猪、肉牛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技术知识。
通过不断地学习“充电”段泽平从外行变成了内行,能治疗牲畜常见病和多发病,成为小有名气的“土专家”,常常被东家请来西家聘去给猪、牛、羊看病。2015年3月,段泽平还注册了龙陵县泽平养殖场,投资11万元,购买了10头黄牛,用豆渣喂牛进行短期育肥,实现了废弃物利用,走上了原生态养殖业的路子。
本报记者 朱金磊 通讯员 雷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陵县豆粉夫妻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