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节 发表于 2017-6-29 23:40:57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汪金友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汪金友

  到云南大理旅游的人,都会发现,这里民间的房屋建筑非常奇特。除了青瓦白墙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家的门前,都有一个洁白的照壁,照壁之上,写?四个黑色的大字。比如“清白世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水部家声”、“工部家声”、“三策生辉”、“明道家风”、“眉山挺秀”、“濂溪世第”、“瑞雪三槐”等。

  我很惊奇,这里的农民,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文化造诣?后来向当地一位老者请教,方知这里的照壁文化源远流长。每一幅照壁题字,都代表?一个姓氏,蕴含?一个故事,也传承?一种家风。

  在云南,最富裕的地区是大理;在大理,最富裕的民族是白族;在白族,最富裕的象徵是房子;看房子,最有代表性的是照壁。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早在西周时期,很多建筑遗蹟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元明时期,照壁更为流行。古人称照壁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照壁又称“影壁”,也是由“隐避”二字变化而来,门内为“隐”,门外为“避”。照壁不仅在风水学上具有导气驱邪的说法,而且能够增加住宅的气势和层次感。

  白族民居大多坐西朝东,面向洱海,主要建筑形式为“三坊一照壁”。三排房子位于南、西、北侧,西侧为正房,照壁则位于东侧。整个布局,酷似北方的四合院,只是朝向不同。房子一般为两层,也有的正房为三层。每排房子,一般是三开间。还有一些富裕人家,在东、南、西、北建四排房子,形成“四合五天井”。大门开在东房,照壁也在东边。建房是一件大事,几乎倾尽了全家的所有财力。很多的白族农民,一生奋斗,就是为了建一所好房子。

  白族民居的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其主要形式有独脚照壁和“三滴水”照壁两种。独脚照壁又称一字平照壁,壁面高度一致,不分段,壁顶为民殿式,为仕宦人家选用。“三滴水”照壁系将横长而平整的壁画分成三段,左右两段大小对称,形似牌坊,中段较高宽。这种形式多为民居普遍採用。其宽度等于院子的宽度,中段的高度约等于厢房上房檐口的高度,左右段的高度等于与厢房下重檐间的“封火墙”等齐。给人以外形比例匀称、体态敦厚的优美感觉。

食品节 发表于 2017-6-29 23:41:35



  回头再说照壁上的题字,很多与姓氏有关。比如,在照壁上题写“清白世家”的,都是杨姓。究起渊源,来自于东汉名臣杨震。当年杨震任东莱太守时,有人给他送来十斤金子,他坚决不要,并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杨震是陕西华阴人,可没有想到,连大理白族的杨姓子孙,都以他的清白为荣。

  “琴鹤家声”,源自宋代御史赵抃,他为官刚正不阿,被誉为“铁面御史”。平时生活情趣高洁,举止潇洒,家有一张名琴,还养了一隻仙鹤。因此白族的赵姓人家,就取“琴鹤家声”这四个字,展示不俗的家风。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所以白族的李姓,便把“青莲遗风”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励子孙后代像李白一样,饱读诗书,入室升堂。

  宋真宗时,兵部侍郎王祜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等果然都成为栋樑之才。“瑞雪三槐”,也就成了白族王家代姓之词。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是因姓氏家风而来,也有的是因人生追求而来。我很敬仰这里的村民,虽然他们身处彩云之南,居于大山深处,但却始终不忘人生的责任和追求,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