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监考 发表于 2018-4-27 00:22:26

坦底摩村:藏在大山深处的白族古村落


苏正清先生接受采访。

苏正清家照壁。
  人的一生,总是要不停地行走,总是要经过一个个驿站,或是江南水乡,或是大漠戈壁,或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太邑坦底摩,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坦底摩隶属于大理市太邑彝族乡桃树村委会,村名来源于白族语言,意思为在一个大水塘下的村子。这是一个大山深处波澜不惊的白族古村落,是一个岁月如水般悄然流逝也不曾改变的小山村。当你厌倦了两点一线的作息,厌倦了城市不太新鲜的空气,你可以去坦底摩,而它却等了你很久。
  从州府下关出发,沿320国道西行约28公里,就来到坦底摩村。一进入坦底摩村的岔路,展现于眼前的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核桃林。核桃林中间,是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和大片的农田。站在村口,往东看是古老宁静的村子,往西看是通往繁华喧嚣的大保高速公路和320国道,人们在此犹如跨在时空的界限上。一切都好像远离了世界,也像还没有从梦想中醒来。
  来到半山腰的观音庙前,小村庄尽收眼底。观音庙筑在崖壁上,背靠石崖,庙宇直接开凿于石崖下方,每年正月十五,村内会举行观音节,进行祭祀活动。古村落依山面水而建,村内巷道结合地形张弛有度,建筑格局错落有致。民居多为“三坊一照壁”,或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青瓦白墙配以民族彩绘,极具民族特色。整个村庄与古树古井、田野阡陌、山川河流浑然一体,而村庄恰似镶嵌在绿手帕上的白色珍珠,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轻轻走过狭窄的村内巷道,呼吸着湿润清新的空气,脚步在石板上叩出清脆的声响,仿佛置身于世外。如果岁月是永不停止地行走,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就永远走在这样的路上。村头巷尾,外出劳作的男子,沟边浆洗衣服的妇女,好奇而和善地打量着路人,似乎还有点羞怯。坦底摩,给人的感觉是悠闲的,温暖的,精致的。那种悠闲,那种温暖,只有漫步在坦底摩干净整洁的巷道,才能感受得到。走走看看,边走边聊,满是轻松的感动和愉悦。
  坦底摩人是好客的,对人是友善的,他们喜欢与你热情攀谈,就像是相识多年、久未谋面的老朋友。年过七旬的苏正清早年外出做生意,担任过生产队会计,熟知村里的过往。他说,80年代以前,由于漾濞江的阻隔,村民外出要走10余里山路,到平坡才能搭上过往的班车;90年代,村里筹资架设了溜索,安排专人值守,方便本村及附近村民出行;1998年修建大保高速公路时,施工单位在村子下方的江面上建起一座钢架桥,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交通条件的改善,也改变着坦底摩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而从容。
  据苏正清初步考证,坦底摩村苏姓祖先为下关黄土坡人氏。清朝年间(约公元1592年前后),时局动乱,民不聊生,为躲避战乱,苏姓祖先沿西洱河直下,来到坦底摩开荒种地、建设家园。当时,搬迁到此的还有漾濞石坪的李姓祖先。可以想见,当年的坦底摩一定是一个植被茂密、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但这里地势平坦,靠近水源,还可以到漾濞江撒网捕鱼,是一块可以安家落户的风水宝地。随后,苏姓祖先拿出家里的积蓄,雇请两名帮工长年累月开挖水渠,引水入村。时至今日,每年的五月份,坦底摩人都要组织村民清理沟渠,杀猪宰羊,进行祭祀活动,感念祖先,感恩祖先。
  坦底摩,当地白族数百年来的“世外桃源”,确实少有外人到访。而正是这种相对的封闭,让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清幽的乡土气息,还能看到优美的自然风光,体味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许不经意间,坦底摩把绝美的风景,醇厚的民风民俗以及一种叫作“幸福”的感受,铭心刻骨地留于你的记忆里。
  小贴士:坦底摩自然村位于大理市太邑彝族乡西部,距离桃树村委会7公里,距离太邑乡政府15公里。坦底摩村南接巍山,西接漾濞,东接太邑乡己早村,属于山区,村内有1口古井,6棵古树,有本主庙、观音庙等古建筑。坦底摩村传统白族民居建筑水平较高,整体格局风貌保持完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罗绍亮 文/图 (大理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坦底摩村:藏在大山深处的白族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