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白族的家风文化

3
回复
1768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3 09: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大理白族的家风文化

(来源:大理妇女)

首先,我们来普及及整理一下。家风,是指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就在“文献名邦”大理,我们走进大理大大小小的白族村寨,都会发现白族民居的照壁上展现出的文化标识,蕴含着丰富独特的白族“家风”文化,比如“清白传家”为杨姓的家风,“琴鹤家声”为赵姓的家风,“百忍家风”为张姓的家风,“青莲遗风”“邺架流香”为李姓的家风,“水部家声”为何姓的家风,“工部家声”为杜姓的家风,“明道家风”为程姓的家风,“渭钓家风”为姜姓的家风,“绛帐家声”为马姓的家风,“濂溪世第”为周姓的家风,“瑞雪三槐”为王姓的家风等等。这些“家风”大多都源自意义深远的历史典故,被白族先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对后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时刻激励着人们开拓进取。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0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族民居照壁上的“家风”文化不仅反映出大理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大理白族在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重视文化的修养,追求在家可作锦绣文章,低调做人,立世则能为国做事的人生目标。透过这些我们能感受到白族人重知识、重教育的传统,特别是重视“家风”教育和传承“家风文化“的传统。
“清白传家”体现的是一个“正”字的风骨。杨姓“清白传家”的家风,就是要传承给子孙后代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的立身做人准则,它提倡的正是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一个一身正气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内心有坚守的后代,代代相传就是良好家风的绵延。白族杨姓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杨杰将军是杰出的爱国主义人士。由于他反对内战积极策划云南和平解放,被蒋介石暗杀。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杨杰将军的为民情怀,体现的是杨氏家族“清白传家”的百年风骨。
“百忍家风”是张姓的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和”字的包容。家和万事兴,而“和”不是无原则的和,而是建立在革除“争心、私心、贪心”,构建“公平、合理、和谐”的家庭关系。在张姓“百忍家风”的熏陶下培养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理论家、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组织委员张伯简,辛亥革命先驱、著名法学家、民国第一任司法总长张耀曾,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等杰出人物。
“青莲遗风”是李姓的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廉”字的家国情怀。廉洁奉公是家国情怀在个人身上的一种体现,“国是家的国,家是国的家”,一个家族的私欲会造成千万家族的灾难,千万家族的灾难就是国家的灾难。
' p6 v& L" k1 f; y# s# z. H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09: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李元阳,为官后清正廉洁,用自己的俸禄修荆州堤,主修万历《云南通志》,嘉靖《大理府志》,特别是晚年热心公益,曾主持重修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兴修农田水利,把李姓家族的“青莲遗风”不断发扬光大。
“琴鹤家声”为赵姓的家风,体现的是为官清廉,情趣高洁,举止潇洒,勤俭节约的传世家风,也铸就了清末民初著名学者、政治家、诗人、教育家赵藩,他写下了著名的成都武侯祠“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倡导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和谐理念。他同时是位伟大的书法家,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长联,即出自他的笔下,这些名联对治国安邦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绛账家声”为马姓的家风,体现的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百年教育,起自家庭”,由此培养出了一代代的马氏英雄豪杰。
/ u9 i: x @' h4 V4 {" X" {: r, n# s) ~. w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09: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府培养了抗战时期著名的三位国民党将领马珍、马英、马崟三兄弟,其中马英在抗日战争台儿庄大捷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还有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马曜先生,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理学传家”是尹姓家族的家风,体现的是“修身”“齐家”的大家风范。当代尹氏家训“爱国爱乡、遵纪守法、为人做事、明礼诚信、以德治家、尊贤敬老、内外和睦、相敬如宾”就是对“理学传家”的继承和发展。有了这么好的家风家训,一代代尹氏后人英才辈出。明代万历年间举人尹梦鳌全家7人以身殉国载入《明史》。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有抗日将领尹隆举和尹龙举。新中国成立后尹氏家族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就有100多人,有省部级领导和各级领导,有教授、工程师、专家学者分布在各行各业。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家风文化,造就了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一个家族的兴旺发达,就是要根植于有良好的家风的传承,正是因为有代代传承的家风文化,才有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荣昌盛。
供稿 | 大理州教育体育局
核稿 | 李菊荣 杨沁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