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过怎样的一生
起初拿起《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前几页处于读不进去的状态,缓缓铺陈的节奏让我有点昏昏欲睡,还好,后来渐入佳境,爱不释手。无奈每天只有那么少的时间可以看书,竟是用了两个星期才读完。第一遍读完,虽说有一种阅读的快感,但是还是感觉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没能深切体会其中滋味。但是已经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了。知道自己逻辑性差,为了不至于混乱,先列个一二三。一,自我的活着,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理解,用真实的自我与这个世界相处,哪怕肉体伤痕累累。人与人之间,即便沟通仍有障碍,何必还要浪费时间让所有人都明白你。书中有一段文字,最能表达这个含义。“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他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二、人的一生,怎样才算幸福?三、有限的生命,你到底要用来做什么。总结而言,我看到了自己,自己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适应、不理解,正处于一个努力的调适过程中,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没有答案,也许所有的问题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算不上是问题。还是来说小说吧。
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是画家高更,思特里克兰德离高更到底有多远,也许毛姆在创作的时候就衡量过了。特意查了一下高更的生平,与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的生平基本相似。思特里克兰德原本可以风平浪静度过一生,有不错的工作,不错的家庭,在别人眼里看来近乎完美。然而,在他40多岁的年纪,却突然放弃了已有的一切,走上了一条别人眼中的“不归路”。那种义无反顾,真的很触动我现在四六不着调的状态。
人们都在说,到什么年纪做什么年纪应该做的事,并且认定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正确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巨大的人类生产工厂,所有的人都从流水线上走下来,出厂前,打开一个按钮,程序启动,一生的模式就此开始,出生,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生老病死,无一例外。这是你的一生,也是他的,她的,或者他们的一生。倘若有人不遵循这个程序,他通常就会被“正常人”划为异类,贴上各种标签。所谓自我,成为他人眼中的异端,成为正常人眼中的疯子。我们就不要温柔地和这个世界妥协,我们宁可像个疯子一样地表达自己,去爱、去追求、去疯狂、去和这个世界倔强地对抗,那又如何?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应该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内心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挣扎,要自由,要理想,要为一个内心的“声音”而活。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但凡坚持下来的人,不是成为了一个成功者就是成为了一个传奇。就像电影《燃情岁月》中说的那样,“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内心的声音,然而,更多的时候,这个声音淹没在世俗的嘈杂中,有时候即便听到,也不过是在耳边孤独的回响。
理想,尽管我已经到了这把年纪,说起这个词,还是觉得它在熠熠闪烁,充满了无限希望和憧憬。有多少人,即便听到内心的召唤,可是,放下既得的财富、地位、家庭、事业,完全为了心中那个声音的召唤,有谁能真的做到呢?想起那天在搜狐财经论坛“江湖”听王潮歌的讲演,有人提问当现实和理想面临抉择的时候,到底该怎样选择,王潮歌说,人啊,不能只为一张嘴活着。满足动物性的自己容易,满足精神层面的自己,通常不会那么容易。而那些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自己所做的献身,无异于虔诚的信徒,只不过他们信仰的不是神灵,而是他自己。
再来说说幸福。幸福是什么?《求求你表扬我》里范伟说过: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没错,满足会带来幸福感。活在世上,如果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普通人可以如此过一生,那些生来就带有使命的人却不能。有人说,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使命和责任感相对应,听从内心的召唤,完成生而为人的使命,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思特里克兰德放弃工作、家庭、名誉,画画成为唯一活下去的理由,这是不是使命在召唤?是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能理解的使命感?
有的人在困顿过后,开始寻找生命的归宿。所谓归宿,每个人是从一出生就是注定的,最终不过是那一抔黄土,不过是那一座墓碑。结局已知,生命的过程如何精彩,成为唯一重要的意义。在生命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意识到自我和世界之间有那么多需要调适的地方,于是,有的人选择了妥协,有的人放弃了做自己。也有的人选择了斗争,坚持做自己,那些心底坚定如磐石般的念头和信念,一定要把它表达出来,即便肉身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依然带着必死的决心和修行者的坚毅完成自己的信念。我又一次想到了梵高,他眼中的星空、向日葵,一定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大自然的生机和神秘,在他眼里是那样炫丽多彩,那些色彩也许是我们不懂的颜色。
思特里克兰德在塔西提岛上最后的日子,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麻风病的折磨,双目失明,全身溃烂,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的画,失明不能阻止他,色彩和线条都已经在他心里,而且赋予了他们一个明眼人所看不到的神韵。思特里克兰德把他理解的生活、把他所看到的世界用图象表示了出来。他在创作这些画时,也许终于寻找到心灵的平静;缠绕着他的魔鬼最后被拔除了。他痛苦的一生在此刻有了一个幸福的ending。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为描绘这些壁画而做准备,在图画完成的时候,他那远离尘嚣的受尽折磨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对于死,他勿宁说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因为他一生追求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在生命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能在纵深的方向深刻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月亮和六便士》书评/苗大猫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