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间故事与印度传说
& B; ~, x- @6 k& a* _( r/ w, X& l: ]4 L
薛克翘( f" Q) P6 R' X/ V# I) f7 A, i
0 Q+ A3 Z. l/ t' u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数则白族民间故事与印度古代传说的比较,试图说明和引发下列问题:一、从有关故事可以看出,这些白族民间故事与印度传说之间的确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关系;二、通过中间环节的分析可见,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是通过佛教传播而实现的;三、现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固然为许多民间故事找到各自的位置,但白族民间故事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四、从事中国民间故事的分类和比较研究应充分注意印度和佛教故事;五、印度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民族气质使印度古人成为许多故事类型的发明者。$ W6 g/ C5 Y0 y9 F" k" K+ V9 r6 h% _
2 |1 u; O. b( p" f D/ z; t: f 中国云南的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其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如其他民族一样,白族丰富的民间文学也独具特色。这里要讨论的是几个与印度神话传说有关的白族民间故事。
4 L H0 T, v2 C6 l 5 Q6 m. e# x1 B+ U1 X% S3 x. H
一、案例分析- I( s7 a; n: P X& `3 D" u6 |
' y& O, I2 ?0 l5 P+ s1 l# V
先看下面几组例子。' s( N8 |2 t# |
( V2 p1 T1 U" m 1、《借地收罗刹——大理三月街的传说》- L+ z: G0 |* N4 V; X# d: q
6 k& H4 J7 N7 J- r8 W2 g 从前,白族人民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过着美好的日子。可是,忽然来了一个善于变化的罗刹,老百姓深受其害。于是,观音大士化作一个老和尚来见罗刹,说要向罗刹借一块“小黄狗跳三步,袈裟披一披”那么大小的地。罗刹以为是一块很小的地,就答应了,并写下字据。可谁知,老和尚的小黄狗从苍山跳到了海东,他的袈裟从上关披展到下关。罗刹想抵赖,被老和尚制服锁住。从此,大理每年三月中旬都要举办“观音会”,后来逐渐演变为“大理三月街”。10 R& Z- I. @$ ^' K* S7 G
/ F7 b& `0 X, s; }6 N, Y
这个故事除了多种口头的流传形式以外,还在不少古籍中有记载,如《白古通记》、《滇释纪》、《南诏野史》、万历《云南通志》以及大理的府志和县志等。2明代云南佛教信徒编辑的《曹溪一滴》中写道:7 l1 g/ T( h# y) M
# ~+ ?6 e5 J. S9 N% v8 |
邃古之世,大理旧为泽国,水多陆少,有邪龙据之,是名罗刹,居民鲜少。有一老僧自西方来,托言欲求片地藏修,罗刹问所欲,僧披袈裟,手牵一犬,曰:“他无所求,但欲吾袈裟一展,犬一跳之地。”罗刹诺。僧曰:“既承许诺,合立符券。”罗刹又诺,遂就洱水岸上画券石间,于是僧展袈裟,纵犬一跳,已尽罗刹之地。罗刹彷徨失措,欲背盟,僧以神力制之,不敢背,但问:“何以处我?”僧曰:“别有殊胜之居。”因于苍山之上阳溪,神化宝所一区,罗刹喜过望,尽移其属入焉,而山遂闭。……僧即观音大士也。% X S6 a, e, {$ j2 X+ f2 R% r1 E
6 l9 `5 U1 h) J. A' _ 这个故事使我们想起印度古代神话中关于大神毗湿奴下凡救世的故事:恶魔巴力(Bali)的力量十分强大,打败诸神,统治了三界。大神毗湿奴为了救助诸神和人类,化身为侏儒去会见巴力,提出要三步的地方。巴力欣然同意。结果是侏儒仅用两步便跨过了天、地、人三界,第三步把脚踏在巴力的头上。巴力大惊,恳求栖身之所,大神大发慈悲,将地界交给巴力。该故事来自印度的两大史诗和《薄伽梵往世书》、《毗湿奴往世书》等。3
+ s9 x& c; m' }3 O; q0 e * e! N4 q3 O+ r# @3 K1 B
这两个故事显然是有关联的。这关联的枢纽就是佛教。我们知道,佛教密宗的阿吒力派早就传入云南,而且首先是由印度直接传来,根据可靠记载,时间在公元7世纪。4
: a4 ~3 I/ k# H8 L3 w1 _ 4 ?) G) d7 Q& d) G4 i! q) Z7 x
佛教密宗对观音有特殊崇拜,相关典籍很多,而且观音的形象也大大丰富起来。密宗观音形象丰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吸收了印度教神明(包括毗湿奴及其化身)的形象,如千手千眼观音、马头观音、准提观音,等等。这样就难免把一些印度教神话故事也安排到观音的头上。于是就有了这个故事的中国形态。% B3 a; v& L5 H( g2 s6 j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