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2003年秋天,笔者自去云南的“小云南”祥云县寻祖后,便在网络与百度上,寻找有关苍山脚下大理观音塘内那块大石的来历。其结果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一直都停留在神话传说上。今春4月初,笔者再次莅临滇西南一带的腾冲、大理,走马观花的考察一些自然地理的现状。其中的大理观音塘内观音阁下的那块大石,笔者深入的考察探索了一番,将本人粗浅的认知奉献与社会,还望诸多专家学者们不吝赐教,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妙……
美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人类历史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他著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的图版[图6]中,是三位民国士兵站立在一座阁楼前的一幅照片,说明为;“下关与大理之间的大石庵。此寺建在一块岩石上,人们认为这块岩石是观音菩萨扮为一个老妇运到这里来的。因此,大石庵又称之为观音寺。”
1922年,约瑟夫•洛克拍照的大理观音寺(大石庵)观音阁照片,三位士兵身后小巧玲珑观音阁下面,就是那块大理冰期由苍山清碧溪冰川拖拽出山的漂砾大石。大石坐落处比周边低洼,人们在其周边砌石2米为围墙,中间储水为“塘”,并名为“观音塘”,倒也名正言顺。
1922年洛克拍照时称之为大石庵、观音寺,后来人们叫观音堂,如今人们称之为观音塘,4路公交车站牌也是这样写的。
香火兴盛的观音塘山门。其刹名何时由大石庵、观音寺、观音堂又改为观音塘,就不得而知了。
名称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这个也就不去考究了。观音阁下面的那块大石是片麻岩漂砾,其产地为苍山著名大裂谷的清碧溪峡谷内,为新生代第四纪大理冰期被清碧溪冰川拖拽出山的。当年清碧溪冰川由马龙峰至圣应峰之间的诸多涧谷汇聚聚拢后,下移出感通寺以上苍山高处的狭窄谷口,冰川厚度摊薄扩散为宽大的苍山脚底冰碛扇,无力继续拖拽着这块巨量漂砾大石继续向着洱海下行,便将其抛撇在了清碧溪流左岸,距离清碧溪河畔百米远的这个平缓低洼位置上,至今完好如初的坐落在亭阁下面。后来当地的白族人民历朝历代对这块无根无基,不是本地“坐地户”的大石的来处,没有冰川学方面的知识,解释不了它的来处,便编织了一个“老妇负石”的美丽神话传说,以便让它名正言顺的坐落有家。明代建立大石庵观音寺时直接将其收进了院落里。并且寺观的名号,也是以这块漂砾为名字,称之为“大石庵”。
大理的白族祖居居民是个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人们信仰佛教上千年由来已久。大理地区的佛教古刹,如大理三塔崇圣寺、观音塘(大石庵)、感通寺(寂照庵)、喜洲紫云寺等,没有因为社会变动或政治运动而销毁,扎根于民众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洛克当年大约还没有掌握冰川学知识,所以还用民间传说来搪塞这块岩石的来历(洛克数十年华夏探察考证过川、甘、藏、青、滇诸多的雪山冰川,他在其著作中从来没有过多记述冰川的详细资料,可以断定上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对冰川学普及还是盲期,洛克照样对世界性的冰川学不是很熟悉)。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新生代更新世晚期距今约一百万年间第四纪大理冰川期的皮毛知识,与亲自深入田野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剖析一下这块岩石的来源地——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高山峡谷中。
观音阁下漂砾大石的四个侧面掠影。笔者去考察时正赶上有施工单位在大石基底加固,铺砌一层约2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地面,大约还是要储水为塘吧。
大理人都知道苍山的最高峰是4122米的马龙峰,它的东南侧苍山断裂大峡谷内东流的那条苍山15溪叫清碧溪,由感通寺上行的感通索道直通这条涧谷内。在索道上站再沿着涧谷向上深入的“大峡谷观景平台处”,溪流内有许多由涧谷岩壁上断裂跌落下来的大小岩块,经年累月的被溪流流水冲击洗刷着。而在数万年前的第四纪大理冰期,状况却不是这样。清碧溪高山峡谷里因冰冻崩裂堆积的岩石碎块,裹挟在厚重的粒雪融化的冰川内,被冰川拖拽着一路向着山外低川洱海缓慢下行。裹挟在冰川内的大小岩石碎块,在冰川的惯性强力下行中,相互之间不断发生碰撞摩擦,将多棱角的岩石碎块碰撞研磨成了无棱角的圆石,在冰川学上这种被冰川拖拽加工、打磨的冰碛物岩石,称之为“漂砾”。这些没有根基被固体水——冰川加工出来的漂砾,根据冰川期寒冷岁月的年代和山体陡峭的程度,可以被冰川带到距离山谷很远的地方……譬如在北京的燕山、在长江岸畔的庐山、黄山,在青岛滨海的崂山,都有一些巨大无根基的漂砾,坐落在远离深山的低缓山岭上,那都是第四纪冰川期的杰作!
据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解说牌介绍;清碧溪峡谷形成于5000万年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苍山在抬升过程中受到近东西向断裂切割,又受到流水侵蚀、冰川刨蚀、重力崩塌等作用而成为峡谷 ,山顶至谷底高差达150米,谷底宽5米。岩壁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的元古宙,最初为沉积岩,经过后期的变质作用而成为变质岩。清碧溪峡谷内历代摩崖石刻处解说;片麻岩是变质岩的一种,是一种变质程度较深的岩种,这种岩石的矿物质像芝麻和花生糖一样组合在一起,故称片麻岩。片麻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及部分暗色矿物如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其原岩包括泥岩、砂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笔者在清碧溪大峡谷的观景平台下的溪流内,采集到多块与观音塘内那块漂砾大石相同的岩石品种,可供参考对比……
从左至右依次为笔者今春4月从苍山采集沉积砂岩鹅卵石、喀斯特石灰岩溶洞钟乳石、洗马潭处高山沉积砂岩;两块斑点石为清碧溪涧谷片麻岩,灰黑色为石灰岩变质大理石
考证观音塘内的这块岩石出处不是难事,毕竟距离上游跌落处的直线距离不超过十公里,其当年这块巨石漂砾的滑行轨迹,也可以追寻山川地理的痕迹上溯其源。观音塘内的这块大石漂砾,在冰川作用下沿着清碧溪涧谷冰川向下移动,路途比较短促,没有庐山、崂山那样长数十里的搬运拖拽距离,由此一路滚动打磨的不是很圆滑,表面还是凹凸不平疙里疙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