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三月街史话
/ q& E* m7 O( A3 c( w! q- y2 l) n# X9 Y* y3 j0 B# W
“诸商云集,环货山积”的大理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三月街民族节。会期是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届时,身着节日盛装,来自远远近近、四方八面的赶会者,汇成了一条条翻动着彩色浪花的河流,沿着滇藏公路,沿着苍山洱海间的大道小路,“流”向古城大理西门外的“元祖碑”前、崇圣寺旁。
+ J0 r! g5 ?& ]0 p; b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大理三月街,既是滇西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滇西风格独具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文化娱乐盛会。赛马场上,各族骑手骠悍的英姿、精湛的骑技,令人叫好不迭,叹为观止;对歌台上,男女歌手现编现唱、出口成调的“肚才”和“口才”,不时激起观众听众的喝采声和掌声;而民间艺人表演的耍狮耍白鹤,则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
* ]; r8 x! S" E' W 追溯起云南大理三月街的由来,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C: R2 p& P2 ` L! ~ 远在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国的都城羊苴咩城,不仅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南诏国与东南亚诸古国进行贸易通商、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此时,佛教已传入南诏。南诏白族先民,对佛教传说中的观音菩萨,极为敬仰和崇拜。相传,这位貌慈心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不仅制服了久踞大理的恶魔罗刹,还“负石阻兵”,使白子白女免受兵燹之灾。于是,为报答观音菩萨的功德恩泽,“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白国因由》)' T, {. e" w# [" d2 c
明代白族史学家李元阳编撰的《云南通志》中,也有这样的文字记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也。”前人有一首《月街吟》,从一个侧面描述了人们“结队相携赶月街”的情景:乌绫帕子凤头鞋,结队相携赶月街。观音石畔烧香去,元祖碑前买货来。吴绫蜀锦纷成柬,红者珊瑚白者玉。药气熏天种种全,奇形百出标双目。毡裘毳帽耳珠坠,爨缅番戎貌名殊。璀璨如游五都市,喧嚣如看上河图。
6 [) }; u4 J O) p, h' u3 U 明代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在滇西旅游、考察期间,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对大理三月街进行考察,并在其《滇游日记》中,作了如实记录,“十五日,是为街子之始,盖榆城(大理城)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俱结棚为市……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 K3 L; A* K! l. ^, G+ E9 p 三月街赛马活动,自古以来就是三月街上独具魅力的“亮点”和“看点”。徐霞客慕名观看了大理三月街赛马活动后,还在《滇游日记》中写道:“余乃由西门西向一里半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驰聘于中,更队以觇高下……”
& Q; Z8 {) {5 W [ 到了清代,大理三月街的规模,更为热闹了。成书于清代末期的《大理县志稿》中,这样记述当时三月街盛况,“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棉、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这时的大理三月街的规模盛况,不仅在国内,即使在亚洲诸国中,也当名列前茅。清末首批大理留日学生、白族音乐家李燮羲,曾写了这样一首《三月街竹枝词》: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州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J& O: l4 P1 D% E: s( w4 C
1982年,大理古城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及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理州人民政府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2004年,大理又跻身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列。文体搭台,经济唱戏,中外人士,纷至沓来,浏览观光,洽谈生意。如今的大理三月街,既古朴致致,风韵犹存,又焕发着新时代的风采。6 s @6 E: s& {* W
通讯员 杨玉藩(大理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