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略述

0
回复
2330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略述$ `: J5 M/ z3 ?- Y
    透过民俗可以梳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通过民俗可以探究一个民族的立世精神。打开白族民俗风情的这坛陈酿,与四海宾朋一道品尝她的香醇,大家更好地读解大理,更深地贴近自族。5 s- K' T: H. n0 v  _' E
    白族是中华民族56朵鲜花中带露的那个骨朵,160多万人散居在云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居住在云南大理,因而大理便成了白族的代名词。由于白族只有语言,没有历史流传的系统文字,因而每一个白族人的启蒙教育就接受了汉文化的熏陶。正是这种特殊原因,铸就了白族人既有汉民族富于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又有本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各种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白族民俗,潜移默化地铸就着每一个白族人心气平和的处世态度和求实进取的立世精神。& _: O; @! r- |7 @6 _+ L
白族的禁忌习俗
7 W+ g8 K7 K- O# R* H5 {    人的一生总要遵守一定的做人规则,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受人尊重、有道德良知的人。这其中就涉及到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能做的事就叫“禁忌”。大理白族的禁忌和整个社会一样,既有历史传承下来的,也有后人新建的。大理属于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地区,其禁忌中已很少有原始崇拜的东西。! J" w4 L$ u3 f7 {0 [3 ^
    待客禁忌:家里来客人,只能听客人说话,不能抢插,乱提问,男人在家里,女人不能主动发烟,泡茶和与客人攀谈。吃饭时要请客人坐上八位,主人不能脚踏饭桌栏杆,不能大声说话,意为尊重客人。不许用勺子在甄子里挖地一样挖个洞,意为不与粮食吵架,平等待人。父亲、哥哥、弟弟不能和儿媳,弟媳和兄嫂同坐一条板凳吃饭,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否则遭雷打,意为珍惜粮食。做客时父子不能同席,男女不能同桌,意为长幼、伦序不乱,男女应当有别。吃完饭,要把筷子规规矩矩放在自己吃完的碗边,不能乱丢乱放,意为感谢主人款待。这种待客禁忌,从细节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自幼养成尊长爱幼、亲邻善友、礼贤谦恭,借才爱物的良好品德。
" g1 Z! c# S& Q) i2 U    节日禁忌:白族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因此年三十晚和正月初一的禁忌就特别多。欠人财钱,必须在年三十晚前还清,忌讳背上腊帐;穿脏的衣物,门窗户壁也要在年三十晚清洗干净;意在除旧布新。吃年饭后的洗碗水要装起来,到第二天中午才能泼出,以免将一年的福气泼掉。大年三十晚上11至12点封门,不准家人出人,也拒绝外人来访,以免将邪气带人家中,也好让家人团聚,不受干扰。零点开门大吉,接纳东南西北财,然后派人到公共饮水之地抢头水,意在新的一年事事在先。大年初一早点和中餐忌吃荤腥,以免在一年之内昏昏糊糊。中餐专吃干拉,意为消灾免难,要吃南瓜、胡萝卜等菜肴,意为甜甜蜜蜜,要烧松柴,意为松松散散,不要把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大年初一早晨到中午,做饭也不动刀叉,忌用凶器,以保平安。年三十晚到大年初一中午,特别忌讳泼油、碎碗等,认为那样会在一年这中都不吉利,忌讳吵架,拌嘴,要保持和风细雨的亲密氛围。正月初一到十五,每餐饭之前都要点香祭祖,敬天地大德,忌讳未祖而先饮,那样会视为对天地、先祖不恭。农历三月十五是蛇的节日,家家门前墙脚都要撒石灰,避蛇人户,这一天忌讳坐在门坎上,以免引蛇人室。这些禁忌无不包含着谨慎为人,文明行事,感恩载德的生活哲理。' w% Y. q( \) }2 |# V1 u
    婚丧禁忌:婚姻中有属相禁忌,如猪狗不配,忌讳鸡犬不宁;虎与龙蛇不配,禁忌龙虎争斗,鸡蛇不配,禁忌鸡啄蛇,夫妻失和等。结婚择日忌讳“四绝”,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天都不能用,以免断子绝孙;还要忌讳 “四离”,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能用,以免妻离子丧。做结婚客不能穿素白服装;哑巴、不会说话的小孩、孕妇不能进新房,以免给人带来晦气。新娘接回家时,不能看见新郎的父母。哥嫂等长者,以免日后相冲相撞而有失和睦。5 Q0 s' K4 D" I  |2 D! [0 s0 [
    家中死了人,孝子孝孙守灵时不能坐板凳,禁止饮酒等一切带有娱乐性的活动;在十天内不许洗头,刮须洗澡,不准进别人家门。否则被视为对死者的不恭,或给别人带来晦气。一年内,家中不能办喜事,否则就是犯了不孝之大忌。如遇红丧、重丧、土黄天,则不能安葬,只好延放灵枢,待吉日出殡。出殡时,凡是同属相的人都要回避,否则会给活人带来凶灾。大理白族地区有一句俗语:“白事用红丧,夫妻守空房,上梁做红丧,做家不平安”。遇到红丧预兆死者家中还要死一个人。解决办法是用大龙竹做个小棺材,再用线缝上,然后用面捏成一个人放在棺材里,拿出鸡头上的血滴在麦面人身上。到出殡那天,将小棺材通过门槛下面抬出,至十字路口挖洞深埋。这些近乎于迷信的禁忌,意在让活人对死人尽够孝道,不能草率对待生命,让活人修炼忠孝为本的美德。
- t+ ^' g/ Y5 \白族的节庆习俗5 o; r8 k! `  i/ J' K; H
    有人说大理是花的世界,节的海洋。因为除了全国共同的节日春节、端午节、烧包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以外,大理白族地区还有一些白族的节日,于是几乎是月月都有节,而且每个节日都有其真实的来历或者美丽的传说。人们通过节庆来传承历史文化,激发民族精神,寄托美好愿望。
8 q1 E% q! _" v+ `) `    绕三灵:关于绕三灵的传说多种,白族民间广泛流传的是段王爷的三公主和蒙舍诏(后吞并其它五诏建立南诏国)王子反抗封建礼教,挣脱父母包办的精神枷锁,敢于私订终身的爱情故事。为了崇尚婚姻自由,寻找如意伴侣,赞美三公主和王子的勇敢壮举,千百年来,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二至二十五日,人们沿着公主和王子当年的磨难路线去“绕三灵”,相沿成习。
) h4 C& U& t# ^( a. z, C) X2 D    二十二日,人们由大理古城东门外本主庙出发到庆洞圣源寺,朝拜第一“灵”建国皇帝。当晚在庆洞歇息,准备参加第二天的庙会。二十三日庆洞主会场热闹非凡,这里的神都庙、圣源寺、观音阁内香烟缀绕,诵经声悠缓动听,朝拜者人声鼎沸,街头巷尾人头攒动,最多时达六万多人。当晚老年人烧香拜佛,念经祈祷,青年人在神都南边的树林里对歌嬉戏,谈情说爱。直至深夜,青年男女们带着简单行李从庆洞出发,经喜洲到河矣城去朝拜第二“灵”洱河神帝,二十五日又从河矣城出发,沿洱海岸边到马久邑本主庙朝拜第三 \"灵\"本主,然后各自回家,故称“绕三灵”。一路过来,男女情歌对唱不绝,嬉戏打闹忘却疲劳。据说有些久婚不育的中青年妇女,参加绕三灵后居然神奇般地怀孕,因此“祈子攘灾”便成了绕三灵、赶庙会的主题和目的。3 {3 l: h! ]4 \
    蝴蝶会: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是大理地区的蝴蝶会。这也是与美好的爱情故事有关的地方节会。传说很久以前,海东来了一个叫杜朝选的猎人到周城后山的神魔涧打猎,救出了被妖鳞霸占为妻的两个年青女子。女子为了感激杜朝选的搭救之恩,要做杜的妻子。杜朝选认为除妖乃英雄天职,没有答应她们的要求。两个女子跑到云弄峰麓的龙潭边哭得山摇地动,千愁万恨无法解开,就跳进了龙潭。当杜朝选得知两个女子离他而去,伤心不已,悲锄之下也跳进龙潭。这天正是农历四月十五日,龙潭里飞出了两前一后三只美丽的蝴蝶,接着永胜、丽江、中甸的蝴蝶也从四面八方飞向这里,成了蝴蝶世界的乐园。从此,人们便把龙潭改称为蝴蝶泉,四月十五蝴蝶会也就延传至今。
+ A4 L9 B+ ?* N, N% t% ?9 M# d    栽秧会:栽秧会是白族民间为祈祷五谷丰登、农业丰收而举行的一种祭祖活动,也是把紧张的劳动融入欢快的歌声中,比赛劳动技能、展示艳丽服饰的一项民俗活动,因此也叫田家乐。其会期不统一,要根据每年的气候节令,各村的开秧门准备情况而定。在大理,周城的栽秧会无论是祭祖活动,或者是劳动竞赛场面,服饰展示情况都十分壮观,因而2001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中国》节目组用了35分钟的时间在《东方时空》节目中向全世界直播了周城栽秧会的概貌。栽秧会由祭祖祈祷,栽秧竞赛、结束时吃洗脚豆、吃栽秧饭等几部份组成。通过电视直播,白族民间这项融劳动和娱乐为一体的民风民俗活动便世人更觉神奇。
  c; l% [) [3 |8 m' m    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大理白族的火把节。其来历与纪念邓账诏柏洁夫人忠贞的爱情故事有关,后来的火把节又给白族地区带来田间驱虫灭蛾、保证稻寂丰收的益处。火把节前几天,妇女和小孩要用风仙花根加上土碱捣成胶状物悟红手指,意在纪念柏洁夫人在余灰中刨丈夫尸骨,被火炭烧红手指的壮举。
* s8 t- g2 I4 ^1 w# z! B' L  c    有史料记载:南诏时期,蒙舍诏想吞并其它五沼,借“星回节”祭祖之机,建松明楼,宴请各诏主。取赎诏主之妻柏洁夫人识破其奸计,又知其势不得不从,遂将自己的玉钏一只戴在丈夫手上,以防不测。蒙舍诏主趁各诏主酒酣之时点然松明楼,五诏主俱焚,尸骨难辨,只有柏洁夫人组织兵马,举火把星夜兼程赶往蒙舍诏,凭玉钏收回丈夫尸骨。火把节就是后人为纪念柏洁夫人而举行的。
/ N6 J+ Q2 N  u( ^8 V+ a/ X    火把节这天,各自族村寨都未在村里的中心地点树一个儿人围的大火把,村子大的,如周城则要立几处大火把,火把上扎有五谷丰登的升斗和桃梨,花红之类的火把果。夜幕降临,通过祭祖祈祷仪式后,请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年长者点火把,火把初燃时大人抱着小孩在火把下绕三圈,以求除去百病。待火把燃至白热化时,人们争抢从火把上掉下来的火把果和柴块,谁抢到这些东西,就预兆着吉祥、如愿、发财。大火把烧完后,人们便点燃手中的小火把,排成一条火龙要向田间地头,去驱蛾灭虫、以求五谷丰登。
" W, W! {5 F. }    白族的民俗风情还很多,诸如对联习俗,过年习俗、择地习俗,取名习俗等节庆习俗中还有洱源海灯金,剑川百宝山歌会等都独具特色,限于篇幅,这里仅选择性地介绍一些。莅临大理,白族民俗风情无处不在,每一个游人都会陶醉其中。
% d9 v5 K* E1 U; V9 Z  V    一九六零年,郭沫若到大理并留下了珍贵的诗句,其中最有名的是有关洱海的,诗文是这样的:“洱海真如海,罗奎塔尚存,石骡何处是,遥见望夫云。”然而,后人对此却有异议,主要是对诗句的排列顺序和个别字有看法,加上一时又找不到原件,因而导致这种异议。持这种异议的人士声称,当年曾见过原件,认为诗文是这样的:“洱海真如海,不见望夫云,石骡何处是,罗奎塔尚存。”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呢?" v9 {" g+ n4 ^0 q/ y
    二00三年春节期间,曾经参与当年接待郭老的李荣老先生,乘船到了天镜阁看到这两种刻在石崖上的诗句后,特意找到景区管理人员,讲述了当年郭老游洱海的情景和诗句的原稿及发表情况。
  H% I5 C5 ~% C: O2 B: D    一九六0年九月二日,郭老一行乘木船从龙龛划到了天镜阁(观音阁)前面的海域,听了“望夫云”传说故事,环视了苍山、洱海、当即吟出诗句日:“洱海真如海,罗茎塔尚存,石骡何处是,不见望夫云”。回到北京将 “不见”改为“\"遥见”后才在报上发表。洱海九月初,正值雨季来临,而且当年海水水位也比现在高,“望夫云”在那个季节也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确实不见望夫云,但改为遥见更为确切,解决了一个时空问题。罗荃塔那个时候还在,石骡子隐在水下,一般看不见,故有 “石骡何处是”之间?直到一九六六年罗荃塔才被毁。也就是说郭老当年置身洱海,听了动人的传说故事,可是没有见到“望夫云”,也没有看到“石骡子”,只看到罗荃塔尚存!而现在,罗荃塔也没有了。代之而立于玉案山的是恢复重修的天镜阁、玉虹桥、观音阁、风花雪月亭……
7 r9 L2 y. \0 x" \& T/ v' y    望夫云,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受季风和苍山地形的影响,冬春季节,苍山玉局峰顶经常会出现一朵飘忽不定的白云,每当出现这朵白云时,那怕是晴空万里,洱海都会出现狂风巨浪,船家一看到望夫云出现时,都急忙避风靠岸,但仍有人葬身海底,特别是在石骡子这个地方,经常有船触礁,五十年代才被炸成现在这个样子,顾名思义,石骡子外形很象骡子,由于有溶洞,狂风大作时,石骡子还会发出呼呼的咆哮声。就为这些自然奇观,才有流传千年的“望夫云”传说故事:南诏王的公主阿凤在三月街结识了猎人阿龙,二人一见钟情,父王不允,二人私奔上山,南诏王命罗荃法师施法,以致苍山大雪纷飞,阿龙为救阿风,冒险到罗荃寺盗取冬暖夏凉的袈裟,不幸被罗荃法师打落海底变成石骡子,阿凤闻讯也悲愤而死,化作一朵白云飘在苍山玉局峰顶,意欲吹干海水见到阿龙,然而年复一年,阿龙阿凤永世不得相见,悲哉、泣哉!
; O4 f2 O& ^! @3 z2 m  L2 M    在郭老的笔下,一句 “洱海真如海”道出了洱海虽小,还真似大海。许多外地游客乘坐小船,泛舟洱海,有这种感受,有的游客半途遇上风浪,都吓得哭爹喊娘,只好要求船家赶忙靠岸,再也不敢过海了!但,你放心,现在的机动船不比过去的帆船,船家都久经考验,有丰富经验,游船还从未出过事!
: g( m- I/ {8 x: m. G' B6 y    如有幸乘船游洱海,才真正体验“洱海真如海”!登上天镜阁,观赏苍山雪、洱海月,体验一下海风拂面,玲听一下风声、涛声、歌声,那才真正体验苍洱之奇美!也才不枉来一趟大理!
5 L: ^  V1 Y8 G$ \: \2 ^+ x漫话白族民间舞蹈
$ r+ J0 V1 F0 Q# f- Y) C. [4 q7 @    白族民间舞蹈源远流长,风采独具,是中华民族舞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史上一朵绚丽多姿的奇葩。
& _2 {4 \) j. F1 x    白族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有“绕三灵”、“辟四门”、“苍蝇磋脚”、“执树舞”等。这些舞蹈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主要传承在大理市凤仪镇、上关镇、双廊镇,喜洲镇的庆洞村、江上村,海东镇的向阳村、和曲村,挖色镇的大成村、海印村、康廊村,下关镇的大关邑村、金星村,大理镇的下鸡邑村、向阳溪等地,每年逢农历4月23日—25日男女老少身着各种艳丽的白族服装,手持双飞燕、八角鼓、霸王鞭、柳树枝,汇集在苍山脚下,欢聚一堂,翩翩起舞。白族民间舞蹈动作幅度较大,表现力较强,动作活泼,年龄、性格的差异在其各自的舞蹈动力形态中得到体现,躯体灵活自如,两臂摆动幅度较大,体态轻盈,动作力度变化中持续跳、推、拧,胯、大臂、小臂、手、腿、膝、脚,翻、含、仰、颤,从不同方位各自同时持续运动表现。在白族现实生活中,白族舞蹈随意性较强,表现形式多样,单人、双人、三人、四人、群舞乃至上百人以上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5 L4 V6 L  b7 K5 Q) N6 B
    白族人民在重大节日里,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叙述自己的美好憧憬,讴歌本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生活。白族舞蹈扎根于民间,是一个民族和地区的舞蹈风格,也代表一个地区人民的性格和形,所以说民族民间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必然受当地人民性格的影响。生活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人民纯朴、爽朗、风趣的性格赋予表现艺术,动作较多,舞蹈变化多样,热情灵活、诙谐、风趣,表现形式独特。音乐以“白族调”、“花柳曲”、“情歌调”对唱等为主,音乐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郁。白族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载歌载舞,歌舞结合的特征,这是我国传统歌舞艺术显著特点。民歌、音乐、舞蹈三者紧密结合,在白族音乐艺术发展历史上也是一个显著特色。
; P  j7 y9 }% Q1 ^# m    白族民间舞蹈与自族的节日文化关联十分密切。5 m. w+ X5 L& u$ W$ h/ w
    白族节日内容丰富,“耍海会”、“栽秧会”、“蝴蝶会”、“火把节”、“绕三灵”、“赛龙舟”等为典型代表。/ j+ i3 v9 o3 A" ?
清末民初,邓川人杨琼在《滇中琐记》中载有“大理有绕三灵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坌集,殆千万人,相传起于南诏,数千年不能禁止”。
5 K1 ~, N7 Z, A* y; b4 v- ]- o) Q    民国《大理县志稿》载(清)咸丰乙卯大理举人段位所作的《绕三灵竹枝词》三首记录了节日和舞蹈的盛况,其中的两首这样写道:“南乡北去北乡南,月届清和二四三。一样时装新结束,来朝相约拜伽蓝”;“金钱鼓子霸
$ n1 [5 Q* r" b大理民俗览胜+ k7 ~0 ?1 f1 n, s2 Z% {
        白族荷包寓真情
( \% k% O: z  O4 X0 c        荷包,在白族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装饰品,而且是吉祥物,佩戴荷包可以防病、治病、祛毒疗疾,也是人们表情示爱和相互祝福的工艺品。% h" l6 g9 K" ]0 C* s3 \4 S! \
        香荷包主要有常系荷包、祝福荷包、喜庆荷包、表心荷包4大类。常系荷包为人们平时佩系的荷包,祝福荷包是为老人祝寿、婴儿满月等场合赠送的荷包。人们借赠送荷包,送去各自美好的祝愿。喜庆荷包为人们办喜庆大事拴系在客堂中的装饰性荷包。这类荷包比一般荷包大,造型多为祥花瑞草和珍禽奇兽。表心荷包,多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缔情信物,造型多为心形的葫芦,表面绣有表示爱情的鸳鸯、喜鹊、比目鱼、并蒂莲花等花鸟图案。当青年男女双方确定爱情关系后,女方就把爱情的一半送给男方,另一半自己保存。故人们又把这种荷包称作对子同心荷包。# D" K7 M" O' _3 o
        甲马纸画蔚风俗, u+ g% q# J  \; c) W
         白族民间的甲马纸,亦称甲马、纸马,是一种木刻纸画。
8 F2 L* a( U. j; y: z        甲马纸以阳刻线为主,粗线接近于面,木刻后水墨印制,产生出线条简洁粗放,线面错杂纵横、虚实变化,而又协调统一、古拙朴实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上,千变万化,打破了复制木刻千篇一律的程式。刻工凭者他们纯真的感情,不循固有的技法,毫不顾忌地握着手中的刻刀,在自由的想象中把心中的意象挖出来。
8 q% B1 o( S8 m, K        甲马纸数量近千种,归纳起来有3大类,一是白族图腾,如龙,还有以龙为配景的天蛊、春牛等。二是白族的本主,甲马纸中本主神占有一定的数量,如水草大王、清宫本主等。三是白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的各种偶像和白族民间信奉的各种神祗,如家神、路神、五谷神等。甲马纸涉及白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从事的主要活动,自身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审美观点、艺术歌舞等各个方面。& _& N7 o7 Z: P; H* E8 o, ~9 j( Q
: K; \; K& D' b
有趣的白族婚礼
' N# [! F+ @, b4 Z' v( ]    白族的婚礼,随着时代的前进,很多地方都有不同的改进。但有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习俗。6 U: s/ A8 N4 U
    结婚一般都分搭棚、杀猪、正客、折棚四天。因此,举行一次婚礼,无论是人力和财力都耗费很大。4 E$ F6 ^1 F" E: b; x% Q
    迎亲时,媒人和新娘都要坐轿。跟着新郎前去接新娘的小伙子叫陪郎,都要骑马。陪郎走在轿子前,在陪郎前的又有抬旌旗、金瓜、钺斧的先锋,并由大号、唢呐、锣鼓开道,迎亲队伍热闹而壮观。
2 M$ \1 ~' O, o0 L( \5 E    当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门口时,要大号、唢呐、锣鼓齐鸣三次。% H2 {% i7 I; d3 J2 n% t' Z
    奏乐毕,女方才出来招呼迎亲的人。这时一位颇有先生风度的老人,站立大门口,拦路考新郎,当地人把这叫做“应考”。应考的方法多半都是对“对子”。老人出上三五副对联,如果新郎都对答准确流畅,便让路进门,若答不上来,就继续应考。有的新郎由于事前未认真准备,加上陪郎的人也选择得不够精灵,直急得满头大汗,乐得看热闹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十分有趣。如果新郎应考顺利,便可进堂屋席坐。这时,新娘家一群如花似玉的白族姑娘,便上前向迎亲的人敬茶,头道是甜茶,二道是苦茶,接着是上糖果,再后就是新郎给岳父岳母拜“家堂”,然后,岳父岳母和女方长者才给新郎戴花挂红。新郎便将一把小镏壶送给新娘,表示不管冷热,都愿与她喜喜欢欢在一起过日子,随即便出门上轿。有的地方,新郎新娘都不坐轿,而是骑马。
9 f8 x# N$ P" z- G0 m8 e, ~, M    新娘,自语叫细乌尼(即新媳妇)。新媳妇接到男家后,即在喜神牌位面前拜天地、拜四方,拜完后新媳妇便入洞房。洞房门口置有马鞍,男女都要由上跨过,房门上挂了一个筛子、三支箭和一面镜子。据说,这一切都是表示今后新人清吉平安,六畜兴旺,美满幸福之意。新人入洞房后,二人争坐枕头,谁先入洞房坐枕头,谁今后就是当家的。
4 }7 W6 U) t( H4 g' b$ q5 t    因此,新郎,新娘往往为争坐枕头而演出了一出出喜闹剧,使婚礼增添了不少情趣。进洞房后,新人要喝交杯酒,表示恩爱白头。晚上,夫妻二人要吃团圆饭,互换三次饭,然后闹房。闹房时房内要点七星灯、烧炭火。此时,调皮的年轻人,往往把辣子丢进炭火里,呛得新娘新郎又是鼻涕又是眼泪,闹房的人笑破肚子,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 h" ~  L& a% t2 e2 x% Q' F白族礼俗1 ?8 w  K# {$ w8 `. m9 ^/ s- O. r( j
    大理市,是白族的发祥地,至今,白族人口还是占全市人口的多数,因此,白族许多传统的礼俗,也成了城乡各民族的共同礼俗。  B7 U3 I+ a  Y; H" c7 l
    白族以尊老爱幼,扶持弱小,敬客如宾为美德。如果儿女虐待年老父母,或者强者仗势欺负了弱者,就要遭到群众的反对,主持公道的村民会请来双方当众评理,还施以惩罚,并且当众认错赔礼,所以,尊老爱幼,成了习俗,谁亏待了老弱,立刻就有人站出来鸣不平。节日,喜庆宴席,老人受到特别的尊敬,八人围座的四方宴桌,上方留给年老人坐,年轻人只可依次坐下三方。上方、下方的区分。以这家人的主房在的方位而定。’4 `  J. r% M/ l3 q0 o* d0 r
    平时对老人不能直呼其名,根据呼叫者与老人双方的年龄,喊爷爷、阿大、阿叔、阿奶、大妈、阿婶,如果双方是熟人,并有亲戚关系,一定要按照辈份的大小喊叫。对老年人说话,不能粗声大气,指手划脚,口唾沫横飞。) O' F2 u. M/ }* V- R
    节日、喜庆、婚宴,老年人赴会,头带瓜皮小帽,身穿马挂长衫,脚蹬黑面布底鞋,手提长烟袋,年轻人远远见了,就起身让坐。男女客人一般不同席入坐,饭前饭后休息,男女各有客堂。
- T1 h9 j5 z# {& [    姑娘和青年妇女,都穿艳丽的民族服装,白色的衣裤,挑花绣朵的围腰,红金绒的领挂,五彩的头饰,初来乍到,很难分辨已婚和未婚,其实当地人从头饰上就可辨别出。如果弄错了,把未婚的姑娘,喊成了“大嫂”,她会十分不高兴,如果一时分不清,就按照年岁的大小,笼统地喊“大姐”,或者喊“阿妹”,然后再问路,借物,保管畅通无阻。和青年妇女、姑娘们谈话,不能嘻皮笑脸,否则,就会被认为行为不端而无人理睬。
/ C+ D/ i/ H' r7 a( x0 l    白族人好客,敬客如宾,客人光临进门后,首先就献上一杯用红色陶罐烘烤的香喷喷的烤茶,茶过三巡,客人有事相托,或有话相议,才开始边品茶边讲叙。如果来客是男宾,则由男主人陪伴,妇女都自动回避,如果来客是女宾,就由女主人陪伴接待,男主人几句寒喧后,便借故回避了。" ~0 T, z) ~* Z
好客,为大理市城乡各族人民所共有。节日的时候,不管认识不认识的哪方来客,只要在乐欢的人群中出现,一家家热情的主人,会争着一同邀请你进家作客,参加丰盛的酒宴,举杯共祝节日快乐。不到酒足饭饱,主人决不准下席。但在这样的时候,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如意的事,否则主人会不高兴。) r, Y' L9 {: ?: J# [
" I" ^; |) H5 |" T& A  h, D0 m
    向人问话,要求人帮忙,不能先喊叫“喂”或“呃”“嘿”。要先喊称呼,在说要办的事,对方就会乐意帮助。称呼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喊,也可笼统称“同志”,但是,没有称呼的喊叫,被当作不礼貌,而遇冷落。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