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风土人情全知道

0
回复
81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4 13: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族的民居建筑
: L+ }* G* J$ b  v3 ^# s/ U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q9 W; f9 A$ C1 X8 K) @& A  u
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再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再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9 \( x6 y* }0 X4 T- r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区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的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拒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0 a  n! ?/ }: q$ W2 X7 ?0 e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 G# H5 D! t$ x: Z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3 M, O* Q2 O% Z- T" p. U! y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成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庭大小和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N/ \0 P* X6 \8 n2 ^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 Q; r2 r5 U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分。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怏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6 L. c+ U+ M5 c8 V; V1 ?/ S  e“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 f/ K' r* m! _# u* N, n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7 g' I6 D) T* L- ?8 ]9 _4 F$ a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橼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 G$ \4 l% W! v" y: h$ E, ^1 u石宝山歌会
' R+ C! [5 M& Z4 F! i& M 在大理剑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便是以这里为中心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 k: x2 J* K7 c0 H
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唱曲对歌,观光游览。弦歌之声,夜以继日地飘荡在山间林莽,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来便会尽情抒展歌喉。老年人认为,在歌会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灵许下愿心,为保清吉平安,会期便一定要上石宝山唱上百十个调子,于是在歌会唱调子便成了还愿之举;中年人借歌会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则多数以歌为媒介,寻找知音伴侣。曲调均为流行于大理州西北部地区的剑川白族调,以龙头三弦或吹树叶伴奏,唱词均为白族诗歌\" 三七一五\"的传统格式,格律严谨,不能跑调跑韵。因此,对歌既展示歌喉,也比试自己的 智慧和才能。优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传统民歌的基础上,面对当时的情景,加上即兴创作, 往往妙语连珠,动人心扉。一旦棋逢对手,便对答如流,连日连夜唱下去而难分胜负。2 {$ A5 x3 V  x
从这个意义上说,歌会既是白族人民抒发情怀,赞美生活的盛大聚会,也是进行诗歌艺术交流, 传承民间文艺的桥梁。浩如烟海的白族诗歌正是通过这样的场合一代代流传下来, 成为白族人民艺术的结晶。石宝山白曲已被列入国际民族歌目,石宝山歌会亦被誉称为\"白族歌城\" 。+ m% B; P/ Y1 O6 N5 n. A- N
近年来,政府文化部门积极支持这项传统活动,在宝相寺区兴建了对歌台以及各种 服务设施,更增添了传统盛会的吸引力。入夜还在对歌台前烧起熊熊篝火,不但唱曲对歌, 还跳起优美的白族舞蹈,充分展现了这项古老习俗的时代风姿。* G* K# n9 o0 X8 h- M! C% H
白族文化艺术" W0 V6 {1 s4 y- J* [# Z/ E
白族在长么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远在新石器时代,占硅先民就会种植水稻、大麦、小麦、豆、麻等多种植物,到南调时修治了“殊为精好”的山田,在苍山玉局峰顶修建了“横渠道”和“高河”水利工程,引十八溪水,“灌因数万顷”。历法、天文气象、医学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曲人白族学者周思源著的《太和更漏中星表》、清代浪弯何中基的《星象考》、陈洞天的《洞天秘典注》、李星嫁的《奇验书方》、赵予罗的《本草别解》、《救疫奇方》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白族人民在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也具有声越的才能,不少遗迹至今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外闻名的大理三塔,主塔高六十九点一三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大雁塔,虽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和地震摇撼,仍巍然屹立。朝川石宝山的石窟人像,为唐宋时代劳动人民精心雕歌技艺高超,人物体态多姿、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大理弘圣寺塔、蛇骨塔和弥渡铜柱铁庙,以及南沼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等建筑雕刻,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物。白族绘画艺术也是丰富多采购。
0 A6 U$ Z, f; E3 E" A公元八九九年张顾、主奉宗所绘的《南馏中兴国史画卷》,千一七二中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的《大理面卷》,是现存的古代白族人民创作的名画,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反映了古代白族人民的高度艺术成就。曰旗人民还创作了不少精美的壁画、版画、雕塑和木刻。白族在史学上也有丰富的遗产。早在唐宋时代已有《张氏国史》、《白史》、《国史》等著作出现。元代则有《白古疆》、《玄峰年运志》等书问世。这些书籍今虽侠亡,但片断章节还散见于明代著作和碑文中。明清两代,白族学者对白族掌效普遍进行整理,如朗代杨鼎著有《南谓通记》十卷,黑新翟著《西南列国志》百卷,此外,还有无名氏的《自古通记浅述》、清嚣善庆的《云龙野史》等,这些著述都保存了很多史料。白族史学者,还编著了许多地方志书,明代有李元阳的《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等,清代张相度套《太和县志》,洱源王澎主编过《道光云南通志稿》二百一十六卷,关将正史中有关云南重要史料缉出编成二十一卷的《云南备征志》,对云南史料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洱源由日学者杨琼写过《滇中杂琐》。
2 D! W  x$ b! h清末剑川赵藩编纂了《云南丛书》二百种,《举袭公年谱》四卷、《滇中兵事记》二十卷等。爱国诗人赵式铭著有《白文考》、《绍文考》、《么些文考》、《汉书传补窿》、《云南光复志》、《考察四川灌县堰工利病书》、《滇冠辨略》等。周锤藏主持过编写卷跌措策的《新纂云南通志》工作。草拟有《天南电光集》等。这些都对云南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作出了有益的贡献。白族人民具有悠久文化传统,有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艺术。历代白族人民创作的《创世纪》、《九隆神话》、《杜朝选》、《段赤城斩解》(又名《蛇骨塔》)及《火烧松明楼》、《望夫云》、《额角庄》、《鸟吊山》、《海西海》、《小黄龙与大黑龙》等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胎炙人口。它们从各个方面描绘了白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为白族人民世代传诵。这些传说故事都具有独特的构思,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情节曲折,想象丰富,人物性格突出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解放后经发掘整理,已编出《白族文学史》、《白族民间传说故事集》等,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 z& J1 w6 g  O" r* t' g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电影《五朵金花》曾将白族的这些风情活灵活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已为人们所熟悉。他们所唱的民歌,包括“白族调”、“对口山歌”、“小调”、“本子曲”等几大类,一般用三弦、四呐或树叶伴奏。各地的唱腔和音律都有不同的风格,大理的高吭喊亮,剑川的委婉流畅,洱源西山的优美动人。但都采用“三七一五”格律,讲求压韵,且一韵到底。对口山歌和小调,多用吸语唱,称为“汉曲”。古代白族先民就创造出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蹈歌”,后来发展成为富有地方民族特点的舞蹈,著名的有“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龙灯舞”和“狮子舞”等。其中“狮子舞”,在南诏时已传人中原,曾在长安皇宫荫德殿中为唐德宗演出。《南诏奉圣乐》则被列为唐朝是四部乐曲之一,丰富了祖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白族曲艺“大本曲”,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始于明代,曲调共有三腔九板十八调。演唱时白、汉语夹用,以三弦伴奏,音乐随唱词而变化,曲调悠扬婉转,辅以表情与手势,能表演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已具有戏剧的雏型。近代著名的歌手是剑川张明德、大理的黑明星、杨汉等老艺人。解放后,在党曲文艺方针指引下,在白族“大本曲”和“吹吹腔”两种传统曲调基础上,形成一个新兴民族剧种——白剧,它的唱词仍采用“三七一五”的民歌形式,唱腔有三十多种。演唱时以四购、锣鼓伴奏,歌舞结合,具有高亢激越、热烈欢畅的特色。一九六二年正式成立了大理州白剧团,曾先后编演过《杜朝选》、《火烧磨房》、《寨仪下科》等戏,后来叉到昆明、成都、北京等地演出了《苍山红掏》、《红色三弦》、《望夫云》等大戏,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现在,白剧正以崭新的内容和传统形式反映白族人民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生活,成为百花园中又一技瑰丽的奇葩。
7 l8 Y' U2 [0 ^9 r- k巍宝山朝山会9 y+ F" b9 D- G% o) b
魏宝山朝山会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到时巍山和邻境大理、洱源、弥渡、南涧、漾濞、凤庆、云县等市 县的各族人民群众身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怀着喜悦的心到到巍 宝山朝山赶会。巍山民间洞经会在各个殿宇里演奏古朴优雅的 洞经音乐,给名山古刹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朝山期间,各地商 业单位和个体商贩在巍宝山摆摊设点,经营饮食、食品、山 货、书画、儿童玩具、地方名特产品等,满足朝山群众的需要。其中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巍宝山歌会,地点在巍宝山培鹤楼打歌场,周围山寨的彝族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 带着萨签等乐器,汇集到打歌场,围成圆圈,举行打歌活动, 他们歌唱爱情,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歌颂社会主义和共产 党;歌词内容丰富,舞姿优美,萨签旋律古朴优雅。朝山群众 先是围观歌舞,随后都情不自禁地加入打歌行列,打歌队伍多到数圈,人数多达数千人。人们尽情地跳啊唱啊,直到太阳落 山方散。巍宝山山会起源于道教,据巍宝山古碑记载,始于康 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而巍宝山的打歌则远在南诏时期 就已盛行,因为巍宝山是南诏的发祥地,山中建有南诏祖庙巡 山殿(又称土主庙),内把南诏始祖细奴罗,彝族群众于每年 正月一十四至十六日都要在巡山殿祭祖和举行打歌活动,纪念细 奴罗。巍宝山山会兴起之后,发展为群众性的娱乐打歌活动。5 j! B7 U1 j6 n( c3 V% J! ~3 B
白族医药探源 8 a. H8 g8 f. ]( ~( k- p. u, N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具有北温带至南亚热带6个气候带的优越自然条件,药用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以白族为主的23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还开发应用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民族药。
$ u! y' a- O9 Q2 Q% x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山脉起伏、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各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极为优越。气候、土壤、植被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物区系。药用动、植物资源分布面积约为3200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5%。
6 R! T+ S+ p2 K+ W' \. p4 P + n7 a2 _2 Z+ h5 r: M% p. R
动、植、药资源的水平分布:2 ?4 ]# Q" |9 k1 v
以大理州中部的点苍山划分,全州药材资源分为东、西两区:
% [, u: e( f/ a2 r) N% N西区为地处横断山脉南段的洱源、大理、鹤庆、剑川、永平、漾濞、巍山、云龙8县(市),多属山区或高寒山区,气候属温带或寒温带,是大理州中药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品种为:苍山贝母、珠子参、前胡、独活、柴胡、草乌、云黄连、马尾黄连,丹参、黄芩、岩白菜、龙胆、三棵针、十大功劳、大理藜芦、天南星、半夏、茯苓。主要动物药材品种为:麝香、穿山甲、熊胆、豹骨、牛黄、脆蛇、猴骨等。# Y. G. Z8 h4 t; C: `5 l9 L) g
东区为地处云贵高原西部边缘地带的祥云、弥渡、南涧、宾川等4县。山势较西区平缓,海拔较西区低。地处红河与金沙江两水系之间,支流较多,气候较西区暖和,雨量偏少。主要分布亚热带植物,其品种与数量较西区少。主要野生药用植物品种为:黄芩、龙胆、防风、前胡、通光散、茯苓、续断、威灵仙、仙鹤草、苦楝子、天冬、补骨脂、何首乌、余甘子、千张纸、紫金龙、桔梗等。主要动物药材品种为:麝香、豹骨、脆蛇等。; C( q4 L3 W" `. ?1 P
大理市地处东西两区的中部地带,市境西部为著名的点苍山,最高海拔4122米。野生药用植物是明显的垂直分布。山麓一带分布的药用品种主要为:车前草、马鞭草、蒲公英、益母草、苍耳子、黄芩、防风、千金子、八角枫、青阳参、旋覆花、地榆、大红袍、白及、灯盏细辛、过路黄、叶上花等。点苍山中上部分布的主要品种为:茯苓、天麻、独钉子、旋覆花、前胡、草血竭、沙参、五味子、青阳参、滇紫菀、珠子参、猪苓、刺参、高河菜、羌活、大理藜芦等。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寒温带主要分布品种为:苍山贝母、高河菜、雪茶、雪莲花、岩白菜、黄杜鹃等。市境东部的洱海分布有弓鱼、鲤鱼、鱿鱼、白虾、海螺、水蛭等动物药材及海菜花、菱角、芦根等药用水生植物资源。
$ e3 p( l6 G  o, w% @# V 3 U. E( R/ d6 }: q$ P6 j& X9 a; B9 S
药材资源的垂直分布:
1 x  _2 |2 W! U9 m; c大理白族自治州药用植物资源的垂直分布划分为河谷区、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4类:  O& \: X1 k4 V* V, o" P* H3 \
河谷区:海拔为1500米以下,总面积约为1500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适宜热带、亚热带药材生长,是品种少、蕴藏量小的药材分布区。主要品种为:余甘子、紫珠、木蝴蝶、吴茱萸、钩藤、黄草、补骨脂、矮陀陀、地不容、红花、香附、香橼、佛手等。主要动物药材品种为:脆蛇、滚山虫、灵猫香等。  V7 T- z+ ?& d% f6 t/ x
低山区:海拔为1500~2300米,总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的低山区盆地和丘陵,野生药材资源较多,主要分布的品种为:车前草、马鞭草、荆芥、牛蒡、虎掌草、马齿苋、??蓄、虎杖、黄芩、灯盏细辛、红大戟、楮实子、积雪草、商陆、半枝莲、天丁、防风、青叶胆、蒲公英、益母草、苍耳子、白花蛇舌草、半夏、南星、重楼、雷公藤、青阳参、独钉子、薄荷、白及、紫苏、金银花、广藿香等。' Q$ H2 ~0 I- A( w) y
中山区:海拔为2300~2800米,总面积约为7000平方公里的中山地带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大理州的主要药材产区。其主要分布品种为:茯苓、紫草、龙胆、续断、三棵针、羌活、鸢尾、前胡、雷公藤、苦参、重楼、天麻、草血竭、沙参、大理藜芦、百合、紫金龙、半夏、南星、白云花根、黄精、玉竹、十大功劳、升麻、高河菜、青阳参等。* I$ ?: h( J$ w9 D6 s. T2 W" L
高山区:海拔为2800米以上,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的高山和亚高山地带。主要分布的药材品种为:云黄连、草乌、珠子参、鹿仙草、大理鹿蹄草、三分三、紫菀、青木香、竹红菌、高河菜、贝母、秦艽、岩白菜、雪上一枝蒿、金不换、雪莲花、雪茶等。/ g# C( x4 R" E' o' w
大理石及工艺品& c! A7 G+ R9 c
滇西高原,群山间悠然升起的一列山屏,白峰幽峡,梦一般悬浮在流云高湖之上。这便是大理的苍山。
8 B  H/ C7 i* n; l& ]苍山有灵,生于此山的石头,或玉润明洁,或苍翠晶莹,或含云纳雾,或陷峰藏泉,似科天地独钟这片山水,把大千世界万般情景,都凝结在大理石中,幻为永恒。
  k% G. A( Y- D- x0 J8 S大理石的称谓很多:因石出自苍山而名“点苍石”,因有“凉生肘腑间”质感而被诗客称为“醒酒石”,因有“凤凰玉女点石”的传说而被山民叫做“凤凰石”,官家征石时贡故名“贡石”,民间用于柱础故称“础石”,因大理古称榆城而名“榆石”,大理古有“天竺妙香国”之称而名“天竺石”,最终趋向于称“大理石”,自然是宋代大理国建立之后。
' D/ M5 b: _: z3 @8 U' }/ W世界所产的大理石,以意大利为最多,又以大理为最美最奇。
: V6 c! L2 ~7 w. C  J大理一般分为花纹大理石与纯色大理石两大类。大理苍山所产的云灰、彩花属于花纹大理石。云灰又称水花,彩化分春花(绿花)、秋花和水黑花三种。苍白玉(汉白玉、础石)则属于纯色大理石。只有花纹大理石才能产生天然图画。  _" L8 \, n, O% W% K) C0 I; C
水黑花大理石,是彩花大理石中最名贵的一个品种。它之所以名贵,除了品种稀有之外,主要还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非凡美学格调。水黑花以黑白两个极色为基调,素雅脱俗,其天然画面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神似;在表现形式上,水墨画的勾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飞白泼黑等墨色技法以及以小观大、尺幅千里的构图和透视方式,都与水墨画不谋而合。许多天然墨痕笑锋,均为神来之笔,其浑厚高古的格调令多少文墨客为之倾倒。
" P2 p4 b. @) r* V' f大理石的开采,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开采取石一般要 在海拔25皿米的深山陡崖上,古时候没有安全设备),缺少运 输工具,每遇开采大料,都有可能发生压死人或压断手足的事。“匠工十指淋指血,血浸石骨成丹青。”古代诗人的这两句 诗是当时石匠采石生活的真实写照。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 先后拨款投资开发,修筑了矿山公路,采取安全措施,采用机 械化作业,大理石产量大增,是1949年10月前产量的几十 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各种规格建筑板料,正源源不断进入 国际市场,畅销东南亚和阿拉伯各国,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大理石,石质细腻,既可用作建材,也可用于雕刻。经过 打磨,光滑如脂,显露出奇美花纹,因而是一种上等的建筑。 装饰、雕刻材料。自古以来一直被作为建盖宫殿、庙宇、御苑 花园的材料。至今保存完好的北京故宫和十三陵里,还可看到 大量的大理石。另外,大理石被本地群众广泛地用作民房的柱只;“台阶等基石。大理、剑川一带,盛产嵌镶大理石的云木雕 花家具,就是因大理石具有解暑散热特性而制作的。用大理石 车制的高脚酒杯、花瓶、笔筒、砚台、茶叶缸、烟灰缸、装饰 屏风、挂幅等工艺品,玲珑精湛,深受中外来宾的喜爱。
4 O2 `2 p  @' Z  v: H7 ?9 t& F' l三月街民族节1 q0 G9 Z  I9 Z: P( h) W
碧翠的点苍山中和峰下,古老的大理城西郊,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四面八方的人们踏着春的脚步,和着春的韵律,流水般地涌到这里,来赶遐迩闻名的大理三月街这千年古集、现代盛会。/ t  ?0 W- c8 l5 k* f8 c
拒白族佛教故事集《白国因由》传说,隋末唐初,恶魔罗刹久踞大理,挖人眼吃人肉,百姓深受其苦。唐贞观年间,观音从西天来到大理点苍山中和峰下向罗刹借地,施法术制服罗刹。百姓为感激观音,年年三月十五,聚于中和峰下,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街,即今之三月街。
1 w5 f6 b% j: w( \/ B; ]现存最早记载三月街贸易集市的文献是400多年前明代李元阳编纂的《云南通志》。这部书的《地理志.大理府.风俗》一节中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年间到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大理县志稿》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缅等地,及本省州县之云集者诸大宗生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 ?6 V3 g# h) s" i* I! k, _5 A  Z
根据大理三月街历来特产云集、贸易兴隆、民族会聚、歌舞通宵、影响广泛的特点,大理州1991年将它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
4 z, c- j, f3 [+ @  k$ M6 [今日的大理三月街比之于过去,不论是街场的环境条件,也不论是上市交易的货品,亦或是街期的民族文化活动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 q( p" t( T8 \! e, q5 b% x
大理三月街街场是一片缓坡地,位于点苍山中和峰下,北有崇圣寺三塔,南有弘圣寺一塔,南北塔白如玉笋,隔场相望,擎天屹立。整个街场占地面约6万多平方米。自1980年以来,大理州、市把三月街作为民族经济贸易的窗口、欢度民族节日的场所来建设,树起了石牌坊,建起了刚架货棚,道场变得平坦宽阔,自来水管里流淌着苍山清泉,街场周围绿树成荫,是昔日古老的集市变得年轻,充满活力。街期,当夜幕降临,天上浑月如银盘,照得大地朦胧清幽,街场的一片灯火如灿烂星海。- Y, A1 ?3 I0 c; m+ }) e
大理三月接有辉煌的过去,有锦绣的今天和明天。“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累世不断今胜昔,展望未来更胜今。
4 r- v) c8 M! F5 \6 I8 @, P民族扎染工艺品
  x4 y8 R4 F7 w" Z+ X; @  B: W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 U7 B6 M  Y4 [. S3 Y7 Q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该产品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其花形图案以规则的几何纹样组成,布局严谨饱满,多取材于动、植物形象和历代王宫贵族的服饰图案,充满生活气息。其扎染分为扎花和浸染两个环节。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或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浸染采用手工反复浸染工艺,形成以花形为中心,变幻玄妙的多层次晕纹,凝重素雅,古朴雅致。 大理白族扎染以纯绵布、丝绵绸、麻纱、金丝绒、灯芯绒等为面料,目前除保留传统的土靛染蓝底白花品咱外,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6 @9 ]8 `  h6 {4 U) H) x
巍山彝族扎染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发挥传统民间扎花工艺特色,做工精致、当然精美、图案新颖多变,具有古朴、典雅、自然、大方的特点,既有较高明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彝族扎染有蓝染、彩染、贴花等系列产品。制成品有台布、壁挂、门帘、衣服、裙、帽、包、地毯及各种面料。用户可根据各种图案花布,用来制作衣裙、围腰、被面、床单、门窗、窗帘、桌椅帽等。 用扎染制作的衣裙、床单、门窗、窗帘穿在身上,挂在室内,别一番古朴、典雅的风味。
" x4 C$ O: k0 L5 `! t# _6 `' c白族服饰, q7 Q& f. O5 y0 v# W1 Y
白族:聚居于点苍山下、洱海之滨的白族人民,在生活习俗和服饰等方面,一直保持着本民族鲜明的传统特点。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三滴水”。显得敦厚英俊,洒脱大方。享有“金花”美誉的白族妇女的服饰,更是色泽鲜美,绚丽多彩。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配丝绒黑坎肩,右衽结纽处挂“三须”、“五须”的银饰,腰间系有绣花飘带,上面多用黑软线绣上蝴蝶、蜜蜂等图案,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的“白节鞋”。手上多半戴纽丝银镯、戒指。已婚妇女梳发髻,未婚少女则垂辫或盘辫于顶,有的则用红头绳缠绕着发辫下的花头巾,露出侧边飘动的雪白缨穗,点染出白族少女头饰和发型所特有的风韵。剑川一带的年轻女子则又喜戴小帽或“鱼尾帽”。洱源西山及保山地区的白族妇女,常束发于顶,上插银管,再以黑布包头,穿右襟圆领长衣,系绣花腰带,衣袖和裤脚喜镶绣各色宽窄不同的花边,有的还喜束护腿,显得十分匀称协调和俊俏美观。总之,各地白族的服饰虽呈现出某些地区性的差异,但色彩明快、映衬协调、挑绣精美、古雅端庄等,则又是共有的特征。
2 ]# k5 ~" u' \* n8 `, K云南的白族百分之八十以上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于昆明、元江、南华、丽江、保山等地,白族人口共有159万(据1990年统计)。
+ \  N3 f5 r% C( M& J( x1 j6 K6 N5 m% O# ~  W$ O
白族服饰因聚居地不同而略有差异,但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将其地域特点与白族服饰特色联系考察大致可寻出这样的变化趋势:白族服装越往南显得越艳丽饰繁,越往北越见素雅饰简;就山区与坝区比较,山区白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