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洲现有居民近1100户,仍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有大批的明、清、民国及当代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现保存完整的有88院,又以严家院、董家院、杨家院三处为盛,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大理喜洲“白族民居”被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喜洲白族民居,是清末至民国初期富甲一方的“喜洲商帮”在洱海之滨的喜洲镇建盖的古色古香的白族传统民居,是大理白族民居的精华,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 \* ]/ `5 c8 t* N! N4 L* q7 F% |% N$ }/ w
现在喜洲白族民居建筑,既保持了白族民居传统,又结合西式建筑手法,其中杨品相宅建造于20世纪幼年代,总面积6530平方米,是中西结合的上品,为白族民居典型代表。这是一憧两院三坊一照壁套连的宅院,封闭独立,四面高墙。进院阳光充足,宽大明亮。杨家大院在布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建筑,讲究四平八稳庄重对称。院内建有坐东朝西的照壁,照壁上镶嵌一块直径l米的圆型大理石,既可用作装饰品,又被称为“照妖镜”,镜的边缘刻有浮雕——渔、樵、耕、读四人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 u; B8 X2 q% K' L6 @
7 M9 G- F) g; x3 z7 a9 i, f
正房中间客厅的太师椅留给长辈坐,没有靠背的春凳供晚辈坐。东边是老人房,给长辈居住,室内陈设一般。惟独竹制烟斗很讲究,辈分越大使用烟斗越长,按生、老、病、死、苦数节,烟斗和烟嘴必须落在生老节上,否则,是不吉利的。西面是长子住房。整座建筑既有西方园林的庄严,又有中国庭院的玲珑,以精见长,以少胜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