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流行学调查显示,中国大中型城市中0-6岁孩子的肥胖率已达到3%-4%,学龄期孩子的肥胖率已达到5%-15%,年增长率超过了10%。有人认为“儿童肥胖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卫生组织肥胖症特别工作组主席詹姆斯教授也曾指出,“肥胖病将成为全球首要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小胖墩越来越多?儿童肥胖有什么预防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凤凰网亲子频道特连线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为忧心忡忡的家长们答疑解惑,丁宗一教授在儿童肥胖的预防与治疗方面做了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凤凰网亲子:丁老师好,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孩子为什么会肥胖?肥胖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丁宗一:儿童肥胖通常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于运动减少,进食过多,行为偏差导致的;另一种是病理性肥胖,病理性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需要到专门的医院找专门的医师通过检查来确定。下面我谈一下单纯性肥胖对孩子生理和心理、行为的影响。
肥胖对儿童生理的影响
对生理的影响,一方面肥胖会导致孩子的有氧能力(获得氧气、利用氧气的能力)下降,心肺储备功能提前消耗,导致孩子的骨骼、胰腺、肝脏等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第二个方面,肥胖会使脖子、胳膊肘、大腿根处的皮肤黑色素沉着,医学上称为黑色棘皮症,影响孩子的外形美观。另外,长期肥胖的孩子还容易得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症等。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主要是导致孩子的自我形象感下降,自信心下降,肥胖孩子往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在集体活动中不愿表达自己,长期以往,导致孩子离群索居,变得内向。
我们曾经在调查中遇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有120多斤重,学期末学校要组织文艺汇演,班里排练节目时,老师对这个肥胖的孩子说:“你就别演节目了,你一演出,我们就得减分!”这个孩子想,那我就观看吧,但是他太胖了,站一会儿就累,于是他就带了一个小椅子坐着看,但老师说:“你这样也会减分,你坐到最后面去。”后来演出结束后,这个孩子没回家,就自杀了。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案例,但能够反映出肥胖对孩子心理行为的影响。
大多数肥胖孩子会觉得老师同学瞧不起自己,上课不愿到主动发言,心里有矛盾也不愿和别人讲,孩子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的发展都会受到压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