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户外课堂:徒步穿越当中如何防止与解决伤痛

2
回复
40058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8 22: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Y/ f/ o+ c3 I- R& y1 y
    短途穿越

' E' z" N# A0 m+ o

  t% h8 Y5 f* u* \: A  z$ k+ {4 o
1 _" H" r" H3 {$ Y4 v  Z$ a
  这里所说的短途穿越,是指周末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周边进行的一两天的穿越活动。这类户外活动引起的急性损伤,一目了然并且立竿见影,如脚底神经刺痛,肌腱痛小腿肌肉痛,运动腹痛等等。不用多说你也知道,这是因为体质不好或者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户外活动导致的后果。只要马上停止活动休养生息,而后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户外运动强度就无恙。
2 ]: S3 `8 @) M" I

4 J1 `7 L) e/ T! C* p
1 N7 b% R1 v7 A2 K8 k3 `8 i
  即便是短途穿越,若长期不在意活动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警告信号慢性损伤就会不请自来,让我们痛不欲生。我们身边有些猛人,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吹嘘自己如何在三小时内完成别人整天才能走完的线路,就我的经验,这种朋友玩户外超不过三年,一是争强斗狠的人任何时候都会不缺少,“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二是三年后恐怕他自己就走不动了,膝盖严重劳损。

; c2 k' U* J0 T1 K3 w6 o

7 ?- t0 L/ f+ K; Q: x2 x& C

+ z0 ]9 z) \/ }, n, W
  膝关节是人体构造最复杂的关节,由股、胫、髌,腓骨构成,其周围的肌肉,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韧带以及内外侧半月板,共同维持它的稳定性。如果你在户外太过活蹦乱跳,尤其在下山时跑得飞快,那么膝关节关节面就会因撞击而造成软骨破裂,或者半月板破裂。除关节软骨破裂,半月板破裂外,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有髌股关节疼、髌腱炎,髌胫束症候群及滑囊炎等等——这些名词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问问自己膝盖是否感到过疼痛就行。

0 O1 H0 ^* |" [( D
9 J6 A# I: l4 D6 e$ w* m( L
! L% R5 V! F( {7 ], a* |' ?, |5 i1 e4 O
  自我诊断

/ y0 }  E3 M- T/ x

" I3 P; c  Y6 E9 Q0 M4 ?7 k

! M$ j2 ]& b# D) g" R1 [5 _
  摸一摸膝盖前面凸起的地方,通常我们称它为“膝盖头”,这就是膝关节最重要的组成——髌骨。以此为中心,上面痛,通常是四头肌腱炎;下面痛,通常是髌腱炎;外侧痛,通常是髂胫带疼;四周一起痛,通常是髌股关节疼或髌胫束症候群;里面痛,通常是滑囊炎。

. R/ I) G9 k; ^4 ^

2 f. m- @  e5 ^4 S8 `# t# u' a
" c3 L/ ~, M% P% L, n5 n) G
  解决方案
( A5 k1 K* W4 s0 D0 _, g* i

2 k5 c: M* {" ]! y$ o
7 X" @  o' c2 }4 l
  以上的症状基本可以通过休息和治疗得到缓解直至痊愈,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当暂时停止户外活动两三个星期。

" Y8 w( v( N- e, x

7 F( X* b( z) h; S

6 W' Z6 A4 b  h2 I+ |2 l: C6 n% ~
  简单说,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就什么也别做,躺在沙发上做睡佛状。此外,金鸡独立、丹凤朝阳、童子拜观音的姿势对康复也有帮助。不过,要记得开始动作之前,先和家里人打好招呼,免得他们以为你走火入魔。如果认为这种姿势难度太大,做一些轻微的拉伸和压腿活动也是不错的,如我们经常做的前弓步和侧压腿,实在不行盘腿打座或冰敷也有些效果。

1 \( w- s1 N; L( H

% |% g( V$ O7 R' O' D

7 f- Z! F- J0 W' s4 |
  药物方面,服用阿斯匹林和布洛芬会有所帮助,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每天服用三次,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关系,以家里人不会误认为你在磕药为宜。

# ]3 H# r+ Q) l8 W% s9 q

# e- f2 }" Y6 w. [

0 \3 `, \4 w- c1 ~
  相比之下,若你走路无妨,但在做某个动作时会感到膝关节突然剧痛,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看医生了。因为很有可能是膝关节破裂碎片落入关节腔内,使关节无法正常工作而引发的疼痛。

+ D# ^% ]) K4 O+ L
6 P" ~/ _! s; A# ?8 e# Q4 O9 M! {3 F

& N+ ^1 Z4 P5 M- ~; q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要你时时记着自己不是个有“钱”人,那点点底子经不起蚀耗,立志不做强驴、猛驴、超级驴,估计成长为一个拥有健康的成熟老驴就不是太大问题。

! A. T+ ^. l& u5 h/ Y

6 e5 r- E( b8 B# u5 R

7 r7 F3 @1 Z& W6 d: E$ b3 @
  长距离穿越
/ p. x& O8 t' }" u# `

6 ~9 X0 o: n3 ~# ]9 h$ D

' ]8 c5 B9 d8 \5 ?, Q
  和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出去瞎晃荡的短距离穿越不同,超过三天以上的长距离的远征不是想去就能去的,如果不是以此为业,活动频繁的爱好者一年也不过两三次,不频繁的两三年可能有一次。这样的活动很多细小的事情,倘使不注意就会演变成巨大的伤害。
: I6 F% @1 J8 Z% @8 h, L

) Z. |- j. L1 u3 A; R, ]

; h% z. a; w0 R: h. I% |5 h
  脚上打水泡的事情人人都遭遇过,无性命之忧,痛起来却颇难受,有时候前路漫漫还得快马加鞭——如果有人不怕痛,那是因为还没有痛到让人怕。像一些小问题而导致大麻烦的情况并不鲜见,在长距离的穿越中我见过背包磨破了腰身,衣领磨破了脖子,眼镜磨破了耳朵以及内裤磨破了大腿等等事情。总体上讲,不合适的装备是导致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其次是行程安排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运动姿势。
  F7 P) \7 L# G9 q: \
4 C& a: f, H/ I
( U6 q6 }0 ~& w- G
  解决方案

% @6 I( y3 L% P) J! j8 \9 W  d$ y4 L# `
- K- d9 V! c( Y9 X7 Y  w! v
& I# R4 l1 n9 b% |/ j
  长距离穿越是个系统工程,除了运动本身,还需要食品后勤、医疗卫生、通讯联络乃至安全器材方面的保障。连续作战、过度疲劳、强度太高是导致长距离穿越中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 Y3 z' F3 b7 ]; x# G  U5 Z8 R# r

1 t  R# ^+ {6 z$ P8 E$ @

% f: w9 w+ S" t
  对远征来说,正常情况下负重不应该超过自身体重的1/3,每天行走的时间应该在六小时左右为宜。过度运动除了会导致磨损和擦伤,还有可能导致黑指甲(指甲中的血泡)、足弓疼痛、肌肉酸痛、关节劳损以及肌腱挫伤等问题。更可能因为过度疲劳而导致体力衰竭,进而增加中暑、失温等意外事故发生概率,或者直接诱发心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的疾病或紊乱,严重的情况下就会丢了性命。我们假期都不长,而户外也没有必要把人人都搞成马拉松运动员,量力而行是首选之道。

+ B6 T0 G# b  a2 E
% Q" t& e- R  @+ c: ^+ K
/ w+ z5 g$ v+ ~: d
  高海拔攀登

, o( X; ^9 U. s0 I! M
$ {) Z0 _* H9 t2 ]7 L, M
  Z- H$ t* T/ s5 q- j
  一说起高海拔当然就得提起高山病,在医学上被分为高山反应,高山水肿,高山昏迷,高山高血压,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慢性高山适应不全混合型等七型。通常被人们泛称为“高原反应”的是最轻微的一种,高原反应跟运不运动关系不大,一旦上到这个3048米以上的高度,75%的人不管动不动都会难受,其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胃口欠佳、恶心、呕吐,疲倦、虚弱、眩晕及睡眠困难。有时和受凉感冒时相似,所以不少人以为自己患上感冒或水土不服,但其实是患上急性高山症。

1 t/ Q+ x% Z6 f( D
9 b) B1 a8 I0 i. S* {3 N( m' n
% \& p: K6 H/ ~! d7 H+ I3 D
  最要命的事是,高山病的出现并无百分之百的规律,体质好的人未必就轻,体质差的人也未必就重,哪怕同一个人不同的状况下症状也不尽相同。总体上讲,视乎上升速度、高度及个人体质乃至心情有关。缓慢上升慢慢适应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 K6 K4 |8 z9 S7 v. {3 |4 F

$ i2 o# O% C1 ?% W) Y& q0 C5 H

4 D$ L8 Q8 ^  e1 }: `1 V/ x
  通常急性高山症在24~48小时内便会好转,如果进一步恶化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可能是肺水肿,也可能是脑水肿,还可能是血管栓塞甚至心力衰竭等等。总之,任何人患上急性高山症都不应继续上攀,这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不少血的教训。若处理得不好,或轻视急性高山症而勉强上攀,便会引发更严重甚至致命的高山病。有记载因为攀登高山而毙命的倒霉鬼是1891年一位在法国Chamonix村的医生,在勃朗峰4359米的ValLotHut死亡,原因就是患上急性高山症而不肯下山,最后发展成高山脑水肿而致命——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种倒霉鬼还屡见不鲜,不怕死和自己找死是两回事情,面对雪山,希望朋友们都有好的心态。
8 \& j3 U/ P% V& H' V9 _
3 g0 t& N4 o  Z( x8 U& ^
. r( c3 W. z: F  v8 q$ O
  解决方案
3 w8 v% U5 a& m7 j0 s# @
  D5 [( j& o  o* j

/ M/ |7 n! V" E/ g7 z1 V0 r
  除了思想上的重视,“主动适应”也是预防高山病的重要手段,比如说适量活动,别一有不适就躺下来,勿激动、多喝水、免油腻、勤加衣、晚睡觉,注意通风、远离烟酒,必要的时候适量吸氧等等。一旦反应严重,《垂直极限》里面的那种特效药可是还没发明出来,地塞米松只能帮助你排出体内的水分而缓解水肿症状。对严重的高山病最好的方法是把病人塞到高压氧舱里——一个像蚕蛹一样的大塑胶袋子——加压,直到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不过那个破袋子远不如布袋和尚的乾坤袋便宜,一般地方不太可能有。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赶快卷睡袋走人,走得越低越好,如果下山之后症状还不能减轻,那就得赶快去医院。
发表于 2014-3-18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好,写的不错,对我很有帮助的噢,学习了。
发表于 2014-5-5 2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不错学习了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