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病是一种特殊病害,病毒病可称得上是植物病害中的顽症。近几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其在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与一般病害差异较大,为了便于正确识别、防治,现将根据实际与查阅有关资料的一些诊断识别及防治要点分别细叙如下: 一、诊断识别 1.症状诊断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变色:包括“花叶”、“斑驳”、“碎色”3个类型。“花叶”指病叶上出现深浅绿相间的斑块。“斑驳”指病叶上有褪绿斑点,点较大,边缘不明显,分布不均匀。 (2)褪绿、黄化:全株或部分器官表现为浅绿色或黄色。 (3)斑点、条纹:常发生于叶、茎、等部位,表现为坏死斑、坏死条纹、褪绿斑或褪绿条纹。 (4)环斑、栎叶:二者多出现在叶片上,同心纹形的斑称为“环斑”。沿叶脉有栎树叶状变色纹的称为“栎叶”。 (5)明脉、黄脉、脉带:明脉和黄脉为花叶症状的前期,先为叶脉透明称“明脉”,继而叶脉变黄称“黄脉”,“脉带”是沿叶脉变深绿色。 (6)皱叶、卷叶: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变形。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生长,叶片变皱,叶缘向上或下卷。 (7) 耳突:病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突起,形似耳朵状,称为“耳突”。 2、平时观察分析对于病害诊断意义较大。病毒病害在症状特点上易与非侵染性病害,尤其是缺素症、空气污染等所引起的病害相混淆。受病毒侵染病株附近有健株,应立即隔离。植株发病后往往不能恢复。非侵染性病害多数为成片发病,这种病害通过增加营养和改善环境条件可恢复健康。兰草病毒病症状中多为花叶、黄化,且常常表现为系统侵染,较少有腐烂、萎蔫症状。当然,病毒病状有时也易发生变化,不同的病毒在不同的寄主种类及品种上,会有差异,有些病毒病会因温度等变化而出现隐症。 3.利用内含体诊断 植物细胞经病毒感染后会产生与其他细胞结构不同的微小个体,这些个体的形状与组成都各不相同,称为“内含体”。通过显微镜观察具有特殊形状的内含体,可以诊断病毒病,但单纯用内含体诊断也并不可靠。 二、传染方式: 1.汁液传染 汁液传染通常只发生于花叶型病毒病。种植过程中,有些病毒病可以通过病株、健株的枝叶间相互摩擦或人为接触摩擦发生传染。其他管理操作如分苗、修整、切取无性繁殖材料等,使手指或工具沾染病汁而传播病毒。 2.媒介传染 以昆虫为主,尤其以蚜虫、叶蝉最常见,其次为土壤线虫及真菌。 3.无性繁殖材料传染 由于病毒病为全株性侵染,一旦感染病毒,寄主植物和各个部位一般都带有病毒。如块茎、球茎、鳞茎、块根、走茎、等都可以传播病毒病。 4.植料传染实际是植料生物与寄主植物间的接触传染,分为两种,一是土壤中的线虫、真菌传播,二是土壤中带病毒的有机物传播。 因而传播病毒非常容易。 三、防治方法 :虽然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措施,但可以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和掌握发病的规律,采取一整套综合预防措施,加以控制。1.首先应在引种时加强兰株是否带有病毒病的检查,要严格采用无毒的种植材料, 2.防治传毒媒介用各种方法消灭蚜虫、叶蝉、线虫,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毒病的发生。 3.栽培过程中力求精耕细作 ,调整好水肥、光照、温湿度、通风、透光等每个环节,不出现漏洞,创造优良生长小环境,使植株生长健壮,病毒无法乘虚而入。4、对环境卫生、工具应经常消毒,尽量避免通过手指及工具传播病毒。5.如发现有病毒病嫌疑的兰株首先做好先 隔离后防治,如得不到有效控制,要拔出烧毁,避免漫延浸染其他的植株。。 6.药剂防治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研制出很多对病毒病毒有效的药剂,如植病灵、菌毒清、病毒必克、病毒灵、病毒特、病可克等药剂。 作者:徐茂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