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艺兰掇英

0
回复
326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 22: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忙了下来,今天是难得清闲。望着窗外洋洋洒洒飘飞在空中的石城2005年第一场雪,听着从破旧的、早该淘汰的台式音响里流淌出来的刀郎那略带沙哑的声音,“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2002年的第一场雪,是留在乌鲁木齐难舍的情结。你象一只飞来飞去的蝴蝶,在白雪飘飞的季节里摇曳。忘不了把你搂在怀里的感觉,比藏在心中那份火热更暖一些。忘记了窗外北风的凛冽,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思绪万千,珠峰兰友寥寥数语的短信确实如刀郎唱的那样,兰友的情谊要比自己藏在心中那份对兰的火热情感更暖一些。《艺兰掇英》自五月歇笔至今已半年了,珠峰兰友真挚话语,竟然使我也忘记了窗外北风的凛冽,再一次把温柔和缠绵重叠。 就珠峰兰友话语说起字画,兰画得好的古人中,扬州的郑板桥应为一人。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死于乾隆三十年(1765),活了七十三岁。郑板桥幼年失母,靠乳母教养。因家境败落贫寒,有过啼饥号寒的童年。其父是一介穷儒,靠教蒙童度日,当然,有这便利的条件,他也就随父就读。康熙五十五年,二十四岁的板桥中了秀才。为养家糊口,他又走上了父亲设馆收徒教蒙童的老路。三十岁那年,其父去世,一家人的担子全落在他一人身上,久之便债台高筑,他不得不远离家乡。最先到的地方就是扬州,寄身于一位当和尚的族叔的古庙之中,靠卖诗文字画维生,“十载扬州作画师”的生活使他饱尝人世间的苦酸。后经努力,于乾隆元年(1736)取得进士头衔。四年后,做上了山东范县县令,由于官民同心,上下努力,官清民安,政绩尚可。五年后,板桥调官潍县,当时潍县乃鲁东的繁华富蔗地。他到任后,依旧政简刑轻,为政清廉,案无留牍,狱无冤民。乾隆十八年(1753)春,因年荒请求赈济惹恼权者被罢官回到扬州,重操卖画旧业。板桥绘画务专不务博,最喜好画兰竹,由此,他的兰、竹也自成一格。以兰、竹蕴藏做人的品格,如若我们仅仅是赏其画,而忽略画中精神,那就真是买椟还珠了。过去,士人种兰嗜兰若命为自赏,动心移情,在于审美或养性;富商大贾也嗜兰若命为奇货可居,在于附庸风雅,显示富有或追逐巨利;莳兰为业者养奇植异却为养家糊口,在于售予兰痴或售予豪门得利。 而今,无啼饥号寒之苦的我们养兰,其目的应如刘清涌先生在所著《兰花》书中写有:“各家爱兰,各扬其芳。各有所爱,心曲自唱。女界爱其洁,男士爱其香,老者喜其润,童雅悦其妍。画家爱其雅,学者爱其幽,官者学其清,园师爱其变。一丛碧草,竟博众爱,确亦奇观。”的话语那样,要从中体味到兰的清雅高洁,纤纤不染品格,我们无论是因何爱兰,均应在爱兰、育兰的过程中爱人、爱己和育己,应在不断提高育兰技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品格。说时容易,做时确实是难的。我不知道下面的故事(血色奇兰的诅咒)能不能给各位兰友带来一些启迪,也不知道各位兰友爱不爱听,但我还是想把这个故事给讲出来。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