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巴山南麓的通江县,有个以兰得名的兰花村,四周群山环抱,峰峦起伏,山泉流水,四季分明。兰花村祖辈用片石砌起来的村舍,像稀疏的星星散落在兰花山里。兰花山的兰花又多又香,村里人,从小就喜欢山里的兰花,历来兰花被视为吉祥的花卉。平时,无论是迎亲嫁娶,还是山里妹子上坡做活路,头上都喜欢戴两朵鲜艳的红色兰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图个吉利。 在兰花山的坡梁子上,有户姓艾的人家,父亲是个老实巴脚的巴山汉子,三十多岁得一子,儿子满月,村里兴做满月酒,三亲六戚和近邻闻讯,都要提篮染了红的鸡蛋,上面插几枝红色的兰花,前来道喜。父亲按照祖传的习俗,在屋前院坝上放个大簸箕,里面摆些五谷杂粮和道喜的兰花,让儿子在簸箕里爬来爬去的抓,看他抓啥子,以预测儿子长大了做啥子?是否像父辈们一样喜爱兰花?其结果,儿子抓来抓去还是抓兰花,大家见状,都说这娃儿长大了,一定和兰花有缘。父亲抱起儿子,当着大家的面,高兴地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艾兰。 山里的兰花开了又开,艾兰闻着兰花的香气长大了,赶上了盛世的好日子。1982年,艾兰初中毕业后,回到了兰花村,农忙季节,帮父母做庄稼,农闲时,贷款买了一部嘉陵摩托车,便在山里跑摩的。 山里的日子,一天一天的这样过去,艾兰已长得浓眉大眼,胸膛宽阔,肩厚膀圆,壮壮实实,村里人夸他是兰花山的棒小伙。平时,艾兰跑摩的,最喜欢摘几枝兰花山的兰花,把五颜六色的兰花捆成一束,扎在车头上,一路上跑起来,香喷喷的,让人闻着心里舒畅,那种感觉,用成都话说一不摆了!艾兰跑摩的,对人热情客气,开车又注重安全,他每天把摩托车打整得干干净净,山里人都喜欢坐他的摩托车。 这几年,特别是那些外地来买兰花的人,一见艾兰车头上的兰花,像看到了绝世珍宝似地惊喜招呼艾兰:“喂!小伙子,你车上的兰花是哪里摘的?” “兰花山。”艾兰很爽快地一日答应。 “小伙子,能不能送我们去兰花山?”外地人探问。 “要得,要得。”艾兰很热情地招呼外地人上车。 “老哥子放心,艾兰就是兰花村的,保证把你们送上兰花山。”侧边的人一旁插嘴。 艾兰发动摩托,慢慢地开出了山区小镇。外地人坐在车上,继续探问:“兰花山的兰花卖不卖?” “兰花卖钱?”艾兰从小长大,从未听说过兰花能卖钱,感到十分惊讶。 一路上,外地人还在不断地向艾兰打听兰花山的兰花多不多,有哪些品种,怎么卖法?由于兰花村偏僻,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艾兰根本不知道兰花已被当今兰界人作为商品推向了市场,更不知道兰花的市场行情,说不出兰花的价格,反问外地人:“你啷个买哟?” “五元一斤,买不买得到了”外地人顺口说了个价。 艾兰一听,暗卦心喜,连忙接着说:“买得到,买得至。” 艾兰回到兰花村,像接财神似的把外地人接到自己家里住下。山里人好客,父亲泡了一杯兰花茶,热情地请外地人品尝,母亲在灶屋里忙着烧腊肉、弄饭。艾兰收拾好屋后,即刻把兰花能卖钱的消息告诉了乡亲。瞬间,这个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像一阵春风刮进了兰花村每个角落。 兰花村穷,山里人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大家非常感谢艾兰为兰花村接来了财神。从此,村里的大人细娃,天天忙着上山挖兰花,每天大背篼、小背篼的兰花卖给了外地人。 一时间,外来买兰花的人越来越多,兰花村像赶场一样热闹了起来。久而久之,山里人见状,也不是傻子,也晓得拗价了,兰花由当初五元一斤,拗到了八十多元一斤,再贵,外地人还是不断地来买兰花,艾兰的摩的也因此找了钱,不到半年时间,艾兰就还清了贷款。 有一天,艾兰送兰花下山,顺便在小镇馆子吃饭,无意中听见几个外地人的谈话: “老张,你上次在兰花山买那四根五彩流云的春剑复色花,一下子卖了三十多万,发财了哟!” “我发啥子财嘛,人家老李,前几年买那几根春剑缟草缟花,今年春季兰展获金奖后,以六十多万卖给了外商,那才算发了财。” “近几年,凡是去兰花村买兰的人,哪个没有发财?有的买别墅,也有的买豪华小轿车,还有的养二奶奶哩……” “唉…!我要是早几年去兰花村买兰花,可能现在也发了。” “……” 艾兰听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暗自后悔不该当初带外地人进兰花村买兰花。现在,外地人买兰花发了财,完全靠兰花村人的狂挖滥采,出卖兰花资源和廉价劳力,太不划算了!如此发展下去,兰花山的兰花将越挖越少,濒临绝种,自己岂不成了兰花山的罪人!艾兰越想越生气,哪里还吃得下饭?他气不过把筷子一丢,起身就朝外走。 一个年纪稍大的外地人,发现艾兰气冲冲地朝外走,赶忙起身招呼:“艾兰,莫忙走,过来一起吃完饭,好送我们到兰花村。” 艾兰正在气头上,听外地人要搭摩的,心里很不悦地说:“对不起,我有事,今天不拉人!”艾兰说完,转身走出馆子,发动摩托,“轰”的一声,摩托车一溜烟就开出了山区小镇。 艾兰回到家里,倒头就睡。 父亲见儿回来,不像往日那样跟父亲摆几句龙门阵,帮父母做这做那的,有说有笑。父亲见儿子进屋的脸色不好,不晓得是嘟个的。他很担心地问:“艾兰,你是不是病了?” “我莫得病,你担心啥子嘛!”艾兰心里老是想着那几个外地人的谈话,说话的语气显得烦。 “唉——”父亲见儿子不再开腔,叹口气,便独自到院坝里编竹背篼去了。 艾兰见父亲走了,才静下心来,翻来复去地想那几个外地人的谈话。艾兰毕竟是有文化的年轻人,头脑精灵,他虽然想了很久,终于在那几个外地人的谈话中,悟出了一个点子,他决定自己应该像外地人那样,把兰花山的兰花收集起来,栽在房前屋后的空坝子上,让它像葱子蒜苗那样发苗,再让外地人来挑选。这样,既保护了兰花山的兰花资源,又可在兰花交易中赚钱,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哩。 第二天,艾兰便开始在兰花山收购兰花了。乡亲们见艾兰是本地人,收价合理,大家都愿意把兰花卖给他。如何栽好兰花?父亲没有经验。艾兰爱动脑筋,想了一些土法子: 他在房前屋后的空坝子上,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片石砌了一个稀牙漏缝的石墙,石墙长4米,宽2米,高60厘米。墙内用泥瓦像盖房子似的一片重一片地扑盖在地上,形成一条一条的小沟,沟的两头留有洞口,好透风利水。然后,在瓦背上铺一层梨树落叶,再在梨树落叶上用山上兰花自然生长的原生泥(兰花泥)填满,兰花像栽葱子蒜苗那样栽在原生泥上。为了防止绵雨和大雨为患,他用竹块弯成半圆形,间隔一米,就插入石墙内的两边,上面盖薄膜,大晴,他就把薄膜收卷在一头。为防盗,他又在院坝四周砌了一人多高的石墙,晚上,他把两条黑狗放在院子里,若有生人来,两条黑狗便大叫起来给主人报警。为了防止阳光暴晒和霜雪,他在石墙上又拉盖了一层黑色的遮阳网,春秋季节,他又把遮阳网收卷在墙头。就这样,不到半年,艾兰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坝于上栽满了兰花。 皇天不负有心人,艾兰栽兰终于见了成效。外地来买兰花的人,一见艾兰栽的兰花,生长茂盛,青翠碧绿,无病虫害,生机盎然,无不惊赞地对艾兰说:“山里栽兰花,自然条件好,真是得天独厚!” 外地人知道艾兰是山里人,初入门,不懂行,有点好蒙,而且兰花山出好兰,他栽的全是兰花山的下山兰,兰价也不是很贵,所以,大家都喜欢选购艾兰的兰花。 艾兰虽然不熟悉兰花和市价,但在兰花买卖的讨价还价中,却显得老成、稳重、精灵,有点狡猾。当外地人问他兰价时,他总是笑着说:“买那苗说那苗。” 一外地人指着早已选好的两苗叶尖钝圆,叶幅较阔,甲壳宽厚,紧抱叶柄,有望开荷瓣花的春剑,问艾兰:“这两根要多少钱?” “你是行家,见多识广,你说值多少钱。”艾兰故意不说价,装傻。 “五百元。”外地人摸着石头过河地开价。 “人家给了一千,我还没有卖哩!”艾兰嘿嘿一笑。 “一千五,卖不卖?”外地人爽快地还价。 “再添点。” “两千。” “要得。” 艾兰在兰花交易中,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逐渐认识的过程。在这个慢慢熟悉懂行的过程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通县兰花协会,他积极参加县兰协组织的兰事活动,在兰协的指导下,他把养兰作为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同时,他多次在省、市、县城买了一些兰花书籍,并订阅了 《中国兰花》、《兰》、《兰花世界》、《西部兰花》及有关兰花杂志。艾兰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潜心钻研,他由一个初入门者变成了养兰高手。 近年来,艾兰不仅培育出春剑精品“巴山红蝶”、“巴山红荷”、“巴山雪梅”,还有春剑燕尾自缟,金黄色底板覆中透缟,特别是春剑复色“五彩流云” 和叶花双艺的“绿白双娇”、“巴山奇峰”,分别在省、市、县级兰展上,多次荣获金奖、银奖。这些兰花给艾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他成了通江县有名的专业养兰大户,被市、县政府评为“十杰青年”和“养兰致富之家”。 在兰花村,艾兰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光彩人物,而且还在兰花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兰花山修起了一座跟城市里一样漂亮的楼房,令人赞羡。 一时间,村里村外,乡里乡外,县里县外,不断有人来兰花村向艾兰学习兰花栽培技术。山里人好客,艾兰热情接待,并把自己学到的兰花知识和栽培经验,毫不保守地倾囊传授。特别是那些养不起好兰花的特困户,艾兰晓得了,总要栽几盆价值千元以上的兰花送给他们,扶助特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艾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但父子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急于想抱孙子的父亲,心想儿子二十好几的人,早该成亲了。以前艾家穷,没人上门说媒提亲,如今日子好了,上门说媒提亲的人也多了起来,就连过去不愿嫁到山里来的坝下姑娘和城里的小姐,也亲自上山来相亲,都被艾兰好言拒绝了,气得父亲经常在儿子面前唠叨:“人家以前嫌艾家穷,不愿嫁到穷山来,现在,人家主动上门说亲,你不答应,不晓得你娃儿到底要挑哪好的媳妇!” 说实话,艾兰做梦都想找个跟他一样爱兰,养兰的山里妹子作媳妇。事又凑巧,偏偏在跟他学兰花栽培的人中,就有一个叫兰兰的山里妹子,就是他理想中的人。兰兰自小在兰花山对面的阴龙山长大,山里人做庄稼,肤色虽然晒得黑了一点,但长得跟山里的兰花一样好看。自从兰兰第一天来的时候,无论说话。做事,艾兰第一眼就看上了她,喜欢她,并悄悄地爱上了她,他一直没有勇气向兰兰说出来,也不晓得兰兰答不答应,所以,他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心事向父亲说出来,只得好言劝慰父亲:“爹,你莫为儿子操心,结不结婚,我自己的事,我自己晓得处理。” 父亲一听,气得说;“你晓得个屁!好,我不管了,管你选哪个漏灯盏,你莫怪父亲没说你!” 父亲的气话,艾兰听多了,左耳进,右耳出,当耳边风,不往心里记,自己仍在兰园里,埋头扯杂草。 父亲瞪眼儿子,气恨地说:“你娃儿不听,谨防打一辈子光棍!” 父亲说这话,恰巧兰兰在场,她瞥眼身边的艾兰,嗤地一声笑出口,取笑艾兰:“你娃儿不开腔,谨防打一辈子光棍。” “笑别人,谨防自己没人娶,当一辈子老姑娘。”艾兰说这话,头也不抬,反而取笑兰兰。 兰兰那双明亮含情的眼睛盯眼艾兰,也不生气,轻声问艾兰:“喂,你告诉我,你到底看中了谁家姑娘?” 艾兰瞥眼兰兰,起身看着天边的晚霞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兰兰抿嘴一笑,装痴:“我哪个没看见哩。” 艾兰不说话,只是嘿嘿地笑。 天黑了,兰兰吃了夜饭,就要回家了,艾兰赶忙对父亲说:“爹,兰兰走夜路怕,我去打个伴。” 年轻人的心事,父亲被蒙在鼓里。父亲叭哒一口叶子烟,瞪眼儿子,生气地说:“你娃儿不打伴,难道还要老子送!” 兰兰甜甜的一笑,走出了艾家,艾兰追上去,问兰兰:“兰兰,你走夜路怕不怕?” 兰兰说:“有人陪,走到半夜,我都不怕。” 艾兰问:“兰兰,听说你要嫁人了?” 兰兰说:“还没有到嫁人的时候。” 艾兰问:“啥子时候?” 兰兰回头瞥眼艾兰,心就想心里话,想到心里话,就轻轻唱了一支歌,唱给艾兰听。 兰花开花山里香, 蜜蜂飞来采花糖: 妹子有心做新娘, 莫得新郎咋拜堂。 艾兰一听,心里明白,装傻,问兰兰;“兰兰,你想嫁哪个?” 兰兰脸一红,低下头,不开腔。 艾兰终于大胆地说出了憋在心里的话;“兰兰,嫁给我要不要得?” 兰兰一听,高兴地追打艾兰:“要得,要得。” 艾兰说:“兰兰,等你做了新娘,看我这个新郎啷个收拾你。” 兰兰头一抬,看眼艾兰说:“我怕你,哪个做你媳妇哟!” 艾兰笑了,兰兰也笑了,两个年轻人笑在一起,笑得好开心。 天上的月亮给大巴山洒了一地银。一路上,艾兰和兰兰商量好了婚期。 元旦那天,在兰花村办公室门前的坝坝上,由村长为艾兰和兰兰主持了婚礼。在婚礼上,艾兰向前来参加婚礼的乡领导、三亲六戚、山里的乡亲、兰友,当众说:“我和兰兰捐资五十万新建兰花村兰花小学,捐资三十万把兰花山的机耕路扩修成柏油路。” 大家一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大家共同祝福艾兰和兰兰永结同心,发展兰业,白头偕老。 艾兰在乡亲和兰友的祝福声中,激动地对大家说:“我是兰花山的儿子,农民的儿子,儿子长大了,孝敬父母,这是天经地义!” 兰兰高兴地接着说了句:“这是我们当儿女应该的!” 艾兰和兰兰以兰结缘,以兰为媒的婚姻,在通江县,在兰花村,在兰界被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