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导演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而鲜有接触过原著小说的读者。戴安娜·韦恩·琼斯(1934-2011),“城堡”的真正缔造者,是既J·R·R托尔金、C·S·刘易斯后英国最出色的幻想小说作者之一。在琼斯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书写出版了约40部作品,绝大多数是写给青少年读者群的。除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系列三部曲,另有相当震撼的“克利斯多曼希魔法师”系列和“丹尔麦系列”等等。幽默,欢快,富有冒险精神,充满幻想,同时与现实世界无缝接合,是琼斯作品的耀眼特征。她的众多幻想作品也影响了包括J·K·罗琳、尼尔·盖满在内的许多后起之秀。
琼斯1934年在伦敦出生。二战的爆发打破了童年的平静之湖,一家人辗转迁徙,先是住到威尔士,最后在埃塞克斯乡野暂时安居。童年的琼斯并非父母期待的淑女,她不喜欢做针线活,会在学校里和老师据理力争。当然,有一件事可以让这个女孩子安静下来,那就是阅读,她沉浸在“一千零一夜”和“亚瑟王之死”的故事中。八岁时,某天她从阅读中惊起,“我知道自己会成为作家。这既非决定,亦非启示。倒像是我的未来提前回首,安静地向我宣告。”听闻女儿庄重的宣告,母亲很直接地说“你没天份”,父亲则大笑一声。尽管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写作的念头并未打消。这个不满足于阅读的小姑娘,索性开始在笔记本上写起自己的故事,并大声朗读给她的两个妹妹听。
1953年,琼斯离家开始大学生活。初入牛津,父亲便去世了,这个沉重的打击加上学院里其他不顺之事,青年琼斯的心蒙上潮湿的灰色,好似牛津的天气。不过她紧接着就遇到了在牛津任教的C·S·刘易斯和J·R·R托尔金。晚年的琼斯毫不否认两位老师对她的巨大影响,但至于究竟如何影响,影响了什么,琼斯大概自己也无法说清。牛津期间的另一“收获”是她未来的丈夫,他们在1953年结婚。她的丈夫约翰·巴罗后来任教于布里斯托大学英语系,也是长久的岁月里琼斯作品的第一读者。
婚后琼斯和丈夫有了三个儿子。她在最初的成人文学创作碰壁后,渐渐专注于儿童文学创作。这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妈妈疯狂地写着故事,写到有趣处自己会哈哈大笑。写作时如此专注,免不了犯一些粗枝大叶的错。有天儿子们放学回来,饥肠辘辘地打开烤箱,发现里头是一双泥泞的鞋子,叫人嘀笑皆非。
《哈尔的移动城堡》从小说到电影
《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诞生,受孕于与一个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那个男孩给了我移动城堡的灵感时,我立刻知道我想把它写出来,但花了很长时间斟酌怎么下笔。首先我需要构思出哈尔和苏菲。而这一下花了三年时间,到那时我已经完全忘了把小男孩的姓名和地址放在什么地方了。”琼斯这样追忆城堡的雏形。1984年,琼斯突然双腿失去力量,不得不靠拐杖走路。突然以老年人的状态行动着,这种奇怪的感受不久后生长成故事的灵感,拐杖也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中成为重要的道具。如果没有这场疾病带来的彻骨体验,也许城堡的诞生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2004年宫崎骏根据《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的动画电影上映,成为许多宫爷爷粉丝的大爱。从最初的构想到文本创作,从文本小说到银幕故事,创作者和再创作者之间是否有着跨越时间和疆域的默契?
庆幸琼斯生前观看了宫崎骏的电影。电影中的移动城堡让琼斯很惊讶,因为她没想到城堡有脚。在文本中,城堡更像是一艘气垫船,离开地面一英寸左右飘浮着。不过,琼斯很喜欢宫崎骏的城堡,在英国布里斯托的家里摆了好几个模型,有哈尔和索菲的,也有不少火魔卡西弗的。电影里的两位主角,哈尔和索菲,比起琼斯书中刻画的要更温和高贵。至于另外一个角色——荒地女巫时,琼斯称创作时脑中浮现的是她一个姨妈的形象。未料她看了宫崎骏的电影,发现电影中荒地女巫的形象和她姨妈的形象惊人吻和("awfully, awfully like")。创作者与再度创作者之间的默契,真是可爱而令人感动。
在《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城堡的门通过控制把手可以通向四个不同的世界。这个神奇的想法在电影中也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其实琼斯的许多作品都是基于“平行宇宙”理念的。对她来说,世界之外有世界,一个世界是一组世界;小说中门的出现,巧妙地连接了这些迥异的世界。“门是非常厉害的东西。它们两边的世界全然不同。这不仅是指魔法通道——当你打开门时,可能会发现一个新世界,一个死亡国度,甚至是天堂或地狱;也是指相当日常的门。你的前门通向街道(希望如此!)而后面通向花园,在室内你打开门则通向另一件屋子。可总会有这样的可能,街道是从未见过的街道,花园是蓝胡子或其他什么人的,而屋子则属于另一幢毫不相干的房子。在哈尔的世界里,由于这是个魔法世界,这些可能性就常常成真了。但这绝不是说在我们的世界里就不可能发生。我在自己家里通常让门都敞开着,好防止突然出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哈尔的移动城堡》 文/《上海壹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