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发表博彩类、私服、色情、赌博、诈骗、违法广告等一切国家法律禁止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禁言并清空帖子,严重者报公安机关处理!

一位女权先驱的肖像

0
回复
363
查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876年移民美国的波兰著名莎剧女演员海伦娜·莫耶杰夫斯卡(1840-1909)是一位人格上有强大凝聚力的女权主义先驱。因成名较早,使她在人生盛年就有条件去追求安稳、宁静、超然的人生境界。自由的美国让她看到了实现理想的机会,为了创造一个真正的乌托邦式集体农庄,她像族长一样将亲友和崇拜者带往美国。虽然农庄最终破产她也重返舞台,但她的生活却接近于现代职业女性的理想。她强大的人格,总以深沉的激情激励自己而又从不失去自我,使她的人生显得比大多数人成功。

作者苏珊·桑塔格(1933-2004)生前曾是著名的文化精英和女权主义者,以目光敏锐、思想前卫著称。她的生活也不乏传奇性,比如波黑战争中到萨拉热窝排戏——本书就是送给萨拉热窝那群朋友的。这本小说是桑塔格最成熟的作品,也是一本作家与题材互相促成的幸运之作。莫耶杰夫斯卡的人格激发了桑塔格的创造力,桑塔格广阔的现代文化视野又充实了莫耶杰夫斯卡的生活和声名。

在小说里,主角玛琳娜·扎温佐夫斯卡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而且也尽量影响自己周围的人。她认为演员的职责是启智而非鞭苔。她对道德的要求很高,但又严厉驳斥那些浅薄的道德教条。生活里最让她苦恼的是幼稚、愚蠢和自甘堕落。坚强的意志在她的人格中有决定性的地位,在扎温佐夫斯卡夫人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桑塔格两次与癌症斗争的精神火光。“你感到坚强,你希望感到坚强。重要的是一往无前。”扎温佐夫斯卡夫人甚至用意志去驱除头部疼痛(桑塔格也有类似轶事)。



扎温佐夫斯卡夫人就像桑塔格的一面镜子,她的生活中到处映照着桑塔格曾关注的主题。比如戏剧表演美学、女权主义、时尚史、傅立叶的乌托邦理论、文化批评、名人轶事等等,甚至在集体农庄破产前昔,扎温佐夫斯卡夫人与亲友合影留念的情节中,见缝插针地传播一些摄影理论(桑塔格曾出版过一本被誉为摄影文化圣经的书)。那位像牛仔一样骑马挎枪的美国女摄影师威辛顿夫人,看着就像是桑塔格的同性恋人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

集体农庄因经营不善而失败,扎温佐夫斯卡夫人只好重新成为一个演员,继续在一种前途难卜的事业中拼搏,继续经受生活的种种冲击。而她的情人里夏德(以波兰大作家显克微奇为原型)却因为不支持她的人生观、接受不了她所扮演的公共角色与她分手。在分手的时刻里,扎温佐夫斯卡夫人成熟、睿智而高贵,大作家却显得幼稚、心胸狭窄、缺乏风度,而且为自己感到羞愧。

他们之间的感情问题实际上比较典型。一个穷作家爱上一位富有的女演员,他原本是热情的,这热情使他的才华燃烧。但是一旦她对他有所回报,他就会感到自卑,开始不信任她,开始妒嫉她的崇拜者。这就使原先的热情和个人才华全都失掉了。他们的关系很快就变得糟糕。为了爱和回报爱,她会为了避免毁掉他而离开他,而无论她离开还是不离开他,他都会受到伤害,这似乎是一个无奈的结局。桑塔格深入地捕捉到大作家(她本人也算大作家)情感终结处的感觉。

“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失去了玛琳娜。这是他青春的终结:他再也不能将爱与崇拜混为一谈,再也不会毫无保护地爱到伤害。如果不再梦想玛琳娜,他会梦想什么呢?……他想,这是发生在我身上最悲哀的事。他觉得身边一片黑暗,浑身是伤。过了一会儿,他又得到些微解脱。少了几分迷恋,少了分心,现在他可以写作了!我再也不会因为‘太幸福’而无法写作。一想到这个念头,他心中顿时泛起一圈羞愧的涟漪。”

最后小说以一位同台演出的莎剧演员的独白和隐晦的示爱结束,暗示了她的人生将遭遇更多考验,并补偿给她更多勇气、魄力和丰富的经历。小说包含书信、日记、个人独白等多种实验性文体,叙述灵活而丰富。

本书出版后即获得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桑塔格的文风一向处于观点鲜明和结论中肯之间的平衡点上。她的语言犀利、整洁,但因为在角色塑造上过于入戏,或太在意还原“意识流”的完整性,显得有点唠叨,不是那么容易就看出其“重点所在”。但是一旦读者认识到扎温佐夫斯卡夫人高贵的人格,这本书的意义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在美国》书评/NULLAND)
关注官方微信

微信号:大白网

微博:大白网

QQ1群:4731622

QQ2群:4731622

全国服务热线:

QQ24485416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9:00-16:00)
大理市
www@dali8.net

手机版-小黑屋- 大理白族|大理乡村旅游网|大理网|大理论坛|白族网|大理旅游网|大理信息网|大理生活网

技术支持:挖主机网络 Powered by大白网© 2006-2025 dalibaizu.com  滇ICP备19004088号 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