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里有个说法叫「日常茶飯事」,意思是司空见惯、毫不稀奇的事情;读这本书到后半的时候,这个词就这么从脑子里蹦了出来;读完后再回味一番,琢磨着或许恋爱对于有些人来讲就是这样的事吧:它潜伏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里,通过颜色、声音、气味等方式刺激着你的感官,又像一场场蓄谋已久的陷阱随时窥伺着时机,物色着适当的人选在某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将之牢牢抓紧。
回到故事本身。
六个小故事仿佛化身不同的食物:孩童时期的太妃糖与冰淇淋、甜腻软糯的豆沙团、晶莹剔透的小豆羊羹、散发诱人香气的红酒炖牛肉、以及成年嫁人后融进爱与关怀烹制出的一桌好料理;它们带着各自的味道摆放在你面前任君挑选排列,并贴心地留下一定空间由你支配,于是想象牵扯着回忆的糖丝,趁温度还热,它越拉越长,又在冷却后断在空气里。
个人最喜欢的大概是「海之庭」。
与不负责任的父亲感情破裂已久的母亲在离婚后张罗着搬家那天重遇了三十年前的青梅竹马,这看似是个后续走向很明显的恋情伏笔。出现在“我”眼前的作并君与母亲笑着相互问候致意,又在搬家工作结束后仍然不时保持着联系;“我”也渐渐对这位母亲儿时的好友产生了好感与好奇。作并君开始不时来“我们”家小坐,外祖父外祖母偶尔也会加入我们使谈话变得热闹起来,每当只剩作并君与母亲两人时,他们便会坐在廊檐上,面对着祖父打理了几十年的庭院聊天。时光穿梭回到三十年前,于是坐在那里的不再是人到中年的作并君与母亲,而是少年时代的阿哲与小夜。
或许在很多人眼中,甚至一开始连“我”也觉得母亲与作并君重拾“旧情”应该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但剧情往往未必按照人的猜想循规蹈矩地走向某条路线。母亲与作并君的久别重逢的确点燃了彼此脑海里未曾忘却的过去,却仍旧被什么阻隔着停滞不前;聊天始终不咸不淡,经由各种昆虫、植物的名称将童年片段重新拼凑成生动的画面;但这些却让旁观的“我”心急而不解,觉得两人无聊又矫情——明明是四十五六岁的人了却还玩着重回初恋的过家家般的游戏,真是两个怪人。
在旁人眼里的母亲一直是个需要别人保护、给予安慰的人,作并君似乎也这么认为。如果说青梅竹马的关系与青涩接吻后原因不明的疏远与距离让记忆里充满生机的庭院变得神秘而难以接近,那么三十年后的偶然重逢究竟给两人带来了怎样的触动?“我”不太明白,即使在逼问作并君与母亲的“曾经”之后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什么,但依然有什么是懵懂不清的。
与作并君相处的时光很开心,虽然年龄差距如同父女却能完全没有距离地交谈,“我”没大没小地称呼他为“作并君”,他叫“我”“小日向”。“我”总是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缘分,人际交往也由这股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着,将朋友、恋人、亲人推到一起或是生生分离,大概也因为抱着这种想法,生活会比较轻松。但作并君却不同意。“哪有什么冥冥中注定的事情”;他提起搬家那天的事,说如果不是他刚好看到母亲的名字而和同事换班,也就不会有那次重逢;如果“我”没问他要手机号码,也就不会和他像现在这样如同朋友一般熟悉;因此他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促成的。
“我”说讨厌努力这个词,因为若是努力过后仍然一无所成就太让人伤心了,作并君却让“我”别这么说,还说:“你伤心的时候,我会来安慰你”,“我“很高兴,却不由反问道,“你伤心的时候,谁来安慰你呢?”
“目前还没有吧”,这样说着的作并君把眼睛眯成细细一条缝,像是近视的人摘掉眼镜后看物体。将一切收在眼底的“我”忍不住想对他说,“如果可以,那就让我来安慰你吧”。似乎还是有什么在心底悄悄发了芽。
与作并君一起看过的大海和母亲与他一起凝视的庭院都连接着某个神秘的所在,那是通往过去的时光穿梭机。我总是觉得母亲与作并君看到的彼此仍旧是童年时期的阿哲与小夜,而作并君却否定;他赞美如今的母亲,说她不再胖嘟嘟的脸和时光留下的皱纹对他都充满吸引力;没人知道“我”是多么想将他拽离那个魔障般的庭院,让他看到“我”眼中的大海。遇到曾经一起冲浪的同伴,青春期的少年开玩笑叫作并君为“老头”,还戏谑地笑着说“你们一点也不相配”,被“我”生气地骂回去;回到车上后看着作并君被晒得黝黑的皮肤和通红的背却突然哇地一声哭出来,甚至一路哭回了家,反倒被作并君安慰,说“老头”是事实啊。望着开车离开的作并君,“我”在心底起誓般地下定决心,“我会安慰你”。下次他们再欺负你的时候,我一定会来安慰你,阿哲。
从海边回来浑身乏力的“我”躺在院子尽头小屋的廊下,抚摸着地板上的木纹慢慢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拼凑着穿过形形色色的花草、昆虫好不容易到达庭院这头的少年的身影。深吸一口气,刚才看过的大海边上隐约出现了阿哲的身影——那是与庭院中的少年不同的,与过去时光里不同的阿哲。
看着这一切的你隐隐察觉出她心底萌生的情愫,但它是那么朦胧柔软且不具形态,恐怕轻易便会在下一秒消失于中年人似乎饱经世事亦另有期许的现实中吧。所谓好感,一旦经过有意识地持续强化加深,难道不正是爱恋的最初形态吗?而另一方面,做菜时温度过高食材会烧焦,温度过低食物无法熟透,只有恰到好处的时间与火候才可能调制出一道绝妙的美味——当然,中间还有各种可能遇到的棘手困境,而这一切不也正如恋情本身吗?
六段故事的主人公大都从事我们不曾关心了解过的职业——脚手架工人、垃圾处理人员、下水道清洁工、搬家工人、加油站工作者、殡仪馆火化工——这些看似远离我们却在社会运转中扮演着不可或缺角色的人们,他们的恋情与普通人又何尝有区别呢?就像作者借作并君的口表明的一样:即使过了四十岁,即使已经上了年纪成为“成熟的老头”,人也依然会陷入恋爱。
如果说爱恋也有区别,那大概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将生活里一切看似平凡的事都当做艺术创作般对待,于是情感丰富细腻又敢于放手去爱的他们便会比你我更容易在某个瞬间一头扎进那个散发出奇妙气息的陷阱——如同日常茶饭事般随时可能发生,也因此毫不稀奇;而个中滋味是甜蜜或是辛辣,温和或是苦涩,掌握权全在“烹调师”自己。(《风味绝佳》书评/枕魂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