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又起了个假大空的标题。其实这本《苍白的轨迹》本身并不是一本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它的诡计很正统,推理也扎实得有点一板一眼,谜底虽算不得出人意料,也是将繁复交错的各种线索收束得清晰工整,外加松本清张向来朴实明快又不失硬派的文风,还是颇有阅读快感的,对于喜欢古典本格的读者,也是相当值得推荐的作品。
既然是典型的本格推理,为何又要在这里提“社会派”的概念呢?这源于我最近阅读日本推理时遭遇的一个困惑——到底什么样的推理小说才能被称之为“社会派”,而松本清张、宫部美幸等社会派大师的作品,究竟何独特之处?有人说“社会派”是通过推理探讨人性道德、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形式,然而纵观许多非社会派作家的推理小说作品,针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和主张也比比皆是。譬如某新本格大师笔下的某位名侦探,就常常在推理到一半时突然拍案而起,发表大段慷慨演说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激烈批判。“杀人犯罪”本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极端化映射,“惩恶扬善”也是推理小说一脉相承的主基调,那归根结底,又何来“社会派”这一说呢?
在阅读《苍白的诡计》时,我偶然在一个许多人可能并不在意的细节上,找到了可以解释这一困惑的答案。书中那位剽窃他人创作为己谋利的村谷阿沙子,在自杀之前留下了一篇矫揉造作、文采低劣的遗书。这位虚荣心极强、却又苦于写不出作品的女作家,在临终时也要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死得像一个作家”,虽然无法洗脱哪怕半分罪孽,却能让人心生几分悲凉的怜悯之情。而被复仇意志浸染成冷酷杀人鬼的畑中邦子,为了能让被其牵连案中的坂本浩三悬崖勒马,不再制造更多无畏的罪孽,最终毅然选择自我了断。除此之外,《苍白的轨迹》中出场的众多人物,无论他们在故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即使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有血有肉”,也都能在细节之处,让人感受到细微触动心弦的“人情味”。
如今许多推理小说为了追求谜题的标新立异,不惜演化成一种纯粹形式化的“推理游戏”,而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为谜题服务的,就好比棋盘上的“棋子”,用完就丢弃,因而根本不需要花费笔墨将他们包装成一个个真正的“人”。所以读完这类小说,伴随着庞大精巧的谜题最终豁然开朗的畅快感,还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空虚。那是每一个被作者抛弃的“人偶”空洞的灵魂不断堆砌的结果,久而久之便会让读者感到厌倦。此时像松本清张这样的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无论是否可以归类于“社会派”——就能以其字里行间透露的“人情味”,令人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都说《苍白的诡计》开创了“复仇圣女”的形象,而说到“复仇圣女”便让我想到京极夏彦里《络新妇之理》——虽说“幕后黑手”并没有一个明确到个人的复仇对象,那个“以失败为前提步步为营”的庞大杀人计划,至今回想起来都还会感到脊背阵阵发凉。恰好《苍白的诡计》腰封上的文字又将畑中邦子的计划比作“蜘蛛网”,虽然做不到《络新妇之理》那样充满“魔性”的程度,也应该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创作思路吧。光是这一点也不得不佩服松本清张呢。(《苍白的轨迹》书评/兔纸饼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