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我会自问,什么是诗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是诗意,“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是诗意……可是,细读这些诗句,不管情绪如何,都能感知到作者的热烈情怀。
这些都是年轻的诗句。
读黄灿然的诗则绝不会有这种感觉。情绪是缓缓的,温吞的,所有的悲喜都在以中年人的步速向读者走来,中途或许还会有停顿,推下眼镜,或者仰望天空发个小楞。
可你知道这是一个睿智的,素雅的中年人。他以他平和却温情的诗句,写下日常生活中的琐细与感动——你不可指望这种感动是呼天抢地,振人心肺的,它缓慢地渗出字里行间,需要你读完整首诗才可慢慢体会。
整本诗集没有一点跟宏大有关,奇迹二字似乎不能体现。但是,如果我们能更宽厚地体会诗人对日常琐细温情的发现与叙写,以及在其背后他的心中更为宽厚的对广阔世界的平静而淡然的爱后,或许我们会感激诗人,感激注视平凡场景的双眼,感激将其记录的纸笔,感激发现与记录,即是一种奇迹。
粗读诗集,不难读出关于香港,诗人居住地的两个字“局促”。棚屋如此,客厅如此,大屿山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可是这局促也不是全然的伤感,带着贫穷无奈,诗人要在这局促中寻找生的意气:轩尼诗道旁的角落,夜灯下搬汽水的杂货店老板,对着云空虚幻出神的陌生人。而自由,自由是“变成空气“变成空气变成任何透明或会飞的东西”,自由是善和温柔。
唉,生活在香港这块局促之地的素心人啊!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对中年人的生存状态报以侧目。可是真正到了中年,却又不知如何应对生活的压力。
可爱的大叔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大概就是对生活始终报以脉脉温情,知道人生中大多数的可能与不可能,渺小但不卑微,贫穷但不轻贱,不热泪盈眶,但心有所触,有智慧,但不炫耀聪明,看淡很多事情,但仍有所宝贵。
这种对诗意的体会,尤其是表达,对于年轻的读者来说或许很难喜欢吧——缺少华丽的文辞,热烈的情感,生气勃勃的文艺气息,《奇迹集》比起我们读者所深知熟爱的年轻的诗句来,如同一碗菜汤般。
想起有一次在地铁上快要睡着的时候,车体猛然停了一下,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抬头,却看到一个瘦瘦高高、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穿着半新不旧但却干净整洁的米白色休闲服,捧着本书。或许是感受到车体的晃动,他抬头看了一眼,看到我正在看他,便冲我友好地微笑了一下,示意不会有事的。
没有见过黄灿然,有时我会想,如果诗人出现在我们周围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大约就是这样吧,在人群中,却又不与人十分亲近,有温度,却不刻意。(《奇迹集》书评/12dd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