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从克里希纳穆提说起,书中提到了这么一件事,话说智者克里希纳穆提背后的私生活,并不如他在世人面前来得大彻大悟,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不曾想过,原来克里希纳穆提与他的一个女弟子保持了长达十数年的不寻常关系,而且,还养有一个私生女,不仅如此,克氏还和其他的几位女士有着如斯的关系。如若这事搁在普通人身上,倒也不值得惊咋,但是克里希纳穆提是何等的高人,相信稍欢喜灵修知识的人心中是了然的。
和一般信众不同,这位克氏女儿与父亲相处得并不融洽,因为她看到了这位导师拙于世俗生活的一面,在女儿眼里,父亲是一个自私、不负责任、品格糟糕的人,特别是看到这样的父亲还被视为灵性的大师,实在忍得怒从心生。看看你把我们母亲的生活弄成怎样?这就是你所谓的灵修生活吗!?女儿指责道。我是没有自我的。克里希纳穆提这么回答。
读到此处,我的感觉被截流下来,开始深刻地理解到《狂喜之后》核心的信息——开悟并非一劳永逸。
诚如书中所记录各个开悟者在描述开悟那一瞬间时,所用的各种让人舒心向往的词语,它们所代表着业已经是一个过去的时刻,毛主席说,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心灵的状况亦如是,攀山越岭、涉险壁难之后,终于见到一遍豁然开朗的艳阳天,但山何其多,一不小心,就栽下去打回原形。
克里希纳穆提的八卦事,并不能就此磨灭他灵修上的境地和利人利众利世的慈爱。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关于出世入世的参详。克氏说的很好,“我是没有自我的”,虽然这更像是诡辩,但自我所代表的由心灵投射出来的这个物质世界,仍然能迷惑开悟的智者们。除非你能保持着滴水不漏,否则夜雨就会当仁不让地侵蚀你的心室。
没有自我,意味着我与世界本是一体,我与他人本是一具。也就是心灵必然是剔除了分裂的生成,时时刻刻,保持着正念的提醒,各种需要的定力,非戒律可以束约,只能在“清洗中觉醒”,而“觉醒只是过程的开端”。于是,化作容易理解的概念,试想一个外语系毕业的学子,如没有习练的环境,自身又不持练,那本得到的那一口外语怕也是会逐日稀松寡落的。
做为从未获得过皮毛麟羽狂喜经验的我,空谈着这些亦如水中观月,灵修书籍好的是,我们看到了月亮的形状,月的光彩,然后从这里开始,我们要通晓水中月儿的虚幻,我们还要学会抬起头,看朗朗夜空中的那一颗明月,最后,我们要把那最“真实”的月亮也望了,心里只留下一片——空。
“灵修生活所面对的真正挑战不是在深山隐僻处,或意识进入超凡状态:就在当下”。这个当下,不是特定的某个时刻,是一个又一个连续正在发生的那个当下。(《狂喜之后》书评/迷幻列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