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本书让我想起本雅明对他童年时代柏林的描述,不是因为相似,而是因为相异。相异但同样奇特的感知方式。
我深为本雅明的回忆而倾倒,在他的记忆和笔端,童年生活不是经由时间而是空间做出铺陈,是思想地形图的呈现:动物园、内阳台、柏林老西区、祖母和姨妈们的房子、学校、农贸市场、街道、火车站等等;而玛雅安吉洛的回忆是通过事件来叙述:到南方的火车之旅,两个陌生人对威利叔叔的影响,“说出那件事”,父亲来访,和母亲生活,被强奸,上学,墨西哥之旅,流浪生活……书中的每一节几乎都对应着一个事件,在她的生命中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记。
在这些事件中,人是隐藏其后的主角。作者在成年后用更成熟的目光回望童年,那些美好、难过甚至诡异、绝望的事情之后,关乎的仍是活生生的人与生活,是情感,是对社会与人世的最初认知,是到成年之后仍保持的愤怒。
这是我很少在回忆录里感受到的情绪。或者和玛雅安吉洛的身份有关,生活在黑人作为一种特殊种族、备受歧视的年代,同时作为一个女性,她承受来自性别、种族与阶层的多重压迫,并感受到这些不公平与其沉重压力,生活给予她的从不是甜美的蜜(如阿妈笃信的上帝所应许的),而是惶惑、绝望和无休止的羞辱。作为“南方黑人教育的产物”,她对自己每一点更清晰的理解都付出了代价。所有的经验都不是免费的。
生活的苦难是一笔无法退还的馈赠,有人被压垮,有人努力求生。作为“幸存者”的讲述,这本书有让我喜欢的朴素风格和包裹着坚硬内核的粗粝气质,它来自对生活的愤怒和永无休止的对“变化的渴望”。(《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书评/唐七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