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小女子不应对政治感兴趣,至少是不去参与,虽曾屡次为人所訽病,却一直坚持这个信念至今。但其实对此一直还是心存疑惑的,又不希望直接参与现实的政治。然而最近大约是媒体发达之故,或者与人交流的多了,也由于诸多愤青的影响,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了这个“神秘”的兴奋带,发现一条老生常谈的真理,就是,要想明白一件事,不要从外部去了解,而是直接参与进去。就如信基督教一样,你一定要先想个明白以后再去信么?那永远也信不了,须得投入,才能懂得。
本书感触最为深刻的是:有“自由斗士”的殷海光,反对的却是战争,或者不如说是“革命”,这个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具有某种神圣意义的词,他认为有多少黑暗的行径是假“革命”的手执行,“中国的事情,既非靠复古神话所能解决,更非靠暴力与‘革命’这类方式所能解决。”这句话深得我心,大约都是习惯自由思想的结果。在这个“主义”横行的世界,殷海光则对此二字进行了批评与讽刺,理由无不深刻,竟然能与现代语言哲学暗合,比如他赞成苏格拉底的要求:“在大家进行讨论之前,须把所有字眼加以精确而明晰的界说。”并认为“这就是一种语意的醒觉及语意的要求”。这让我觉得对政治的关心与论证是与人生、与世界密切相关的,都是融会贯通的,想通了这个,那个也便通了。而他将“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的含义也分析得很透,大约也是因为他身体力行了的缘故:“真假应诉诸经验事实,对错应诉诸逻辑推论,在经验和逻辑之外,诉诸传统、权威、教条、风俗习惯、暴力、情感、政治立场、利害关系、人数、人身等,都不是在讲理。” 也就是说,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自由思想或独立思考,就要从这几个因素来判别,从而弄清他行事或思想的时候心灵是否澄澈,而目的是扫荡一切极权,不要让现实权力钻空子。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常人与现实事物易患的错,包括他自己,所以他也会偏激地认为:“传统在中国的自由民主建设中,已经无复积极价值,倡导科学文化,就必须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此,他不惜与主张‘反本开新’的新儒家团队展开持的交锋”,难道你不认为他在这里的逻辑不也是一种极权性质的吗?因为这里让他偏执的是需要救亡的现实。
这样来分析夏道平也差不离了,因为受《红楼梦》影响,本人是反感仕途经济的,而读夏道平让我懂得,原来经济学问也有大境界,以前为了现实甚至去考过经济学研究生,却最终因为动力不够,没有找到深刻的内在理由而放弃,还美其名曰:“太难了”。
同时我知道,如果一本书读的第一遍有太多想法,就象我看这本书第一部分时,其实并没有太看进去,更谈不上去吸取其精髓了,看到徐复观这一节,因为最接近自己的人生,于是就看出味道,反而不会马上大发议论了。
徐复观最让人赞同的是他反“工具论”的教育理念,我以前常常想到的一个概念是语言工具论,当代中西方社会普遍有这个弊端,把文字当作工具而没有给他应有的地位,这也被海德格尔一再批判。但其实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应用于教育上也一样出现工具论的现象。工具论的教育观不过是为政治所利用,实际对国民、对国家、对社会的效果并非最理想的,因为其中也掺入了极权和独裁。
所以本书主要是有关自由主义思想战士或学人的观念与行动,虽然都与五四时思想启蒙有关,其实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坚持独立思考,独立人格,作者认为这是自由主义的实质,扩而大之,不仅仅在政治思想,即使是生活、意识领域,甚至信仰领域,都须提防极权主义的危害,如果失去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基督徒也一样会变法西斯,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总有大量的例子是说一件好事,变成人人必须奉行的真理以后,也就有了极权的特征,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危害。作为自由思想的学人,这也是需要个人终生奋斗与坚持的事情。(《十年一觉电影梦》书评/思玉) |